国家中职示范校内涵建设的思考

国家中职示范校内涵建设的思考

朱珠 潘有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xx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决定,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投入100亿,国家发改委每年投入10个亿,重点建设20xx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而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内涵建设不但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而且是关键点。

关键词:示范校;内涵建设;思考。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国家预计“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建设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而中等职业示范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当前阻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使得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重点是内涵建设。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内涵建设不但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而且是关键点。内涵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评价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等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好顶层建设。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研究人才成长的条件,改善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整体,需要做好顶层建设。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弄清楚理想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包括与之配套的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而且要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而不是这些要素的简单组合。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所有要确立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主导地位。以往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中,往往没有机会参与,而只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者。 所以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时应该征求一线

教师的意见,加以提升形成较为合适的模式。

二、教学模式创新

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职业教育了。虽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使用挂图、模型、实物、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来辅助教学,但由于工科类专业课程的知识大多来源于生产实践中,需要有现场的感性认识,但在常规的理论教学模式下虽然讲了,但是学生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学习效果不好。所以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而且在课程设置上要和市场接轨。只有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工科职业教育特点不适应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教学模式改革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之本、是教育教学行为开展的必备要素,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则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在示范校内涵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构建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为出发点,以重点专业师资培养为核心,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企业实践为基本方式的培养思路,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水平,使每位专业教师都能拿到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通过在职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建立“校本+外出”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派专业教师赴企业、高等院校培训和锻炼。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对职业学校骨干专业教师培训的机会,争取让更多的教师参加,提高技能水平。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制定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提出措施,重点培养,落实到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学科中应有较高的造诣和声望,充分发展专业、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建设和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专业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学校要制订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抓紧培育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人物,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互补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发展团队。还要引进新的人才,通

过从行业聘请企业一线技艺精湛的技术专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实训教师或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一方面可以解决制约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师“瓶颈”问题,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的教师可以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架起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的桥梁。

四、学生评价机制创新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不仅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作为评价的内容,又要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团队合作精神、综合实践能力纳入考核的范围,使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更突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有利于从多个侧面了解学生,发掘学生潜能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学校要吸收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参加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形成多方参与、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五、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学校解决实验、实训资源、场所不足,学生就业困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校企合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1、定单式培养

学校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结合。教学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课程教学,学校按选修课要求组织学生报名和排课,企业派专家负责课堂教学。毕业后,根据双向选择结果,企业将所需人员留下就业。

2、半工半读

一个学期安排两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去工厂中实习。学生不仅能完成自己的学

业,也能作为“准员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

3、校企互动式

也就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实习所需资料,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

4、举办企业家报告会

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老总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了解各专业各学科的最新成果和信息,并激励他们学好理论、练好本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总之加强内涵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有效途径。只有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关于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启示


关于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的分析,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在从注重规模扩大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转变、从重视硬件建设到重视内涵提升的转变、从重视学生就业到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转变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中职示范校建设 启示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xx]9号)》指出:今后几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此带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从注重扩大规模到全面提高质量这一阶段性转折,推动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国家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也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 从注重规模扩大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转变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xx〕1号)》指出:要坚持正确的质量观,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作为衡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

平的重要指标。

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在经过了建国初期的奠定与初创阶段和改革开放时期的蓬勃发展与改革阶段,已经进入了21世纪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阶段。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经过了近十年规模扩张之后,进入到依靠教育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阶段了。据预测,未来xx年,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经济起飞中后期”,对受过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的技能和技术与管理素质的人才将会有巨大的需求。作为职业学校,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质量。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呢?《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xx]9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 从重视硬件建设到重视内涵提升的转变

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意见》指出:在建设内容上,重在强化内涵,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教育质量。那么中等职业学校的内涵建设

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呢?

学校内涵建设的主要特点是提高办学质量,包括师资质量、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等,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内部管理、队伍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文化等方面。《意见》明确,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信息化资源建设。

2.1 完善内部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校在办学体制、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不断深入,学校内部管理在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上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中职学校在《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的指导下,根据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建立了自己的目标管理体系,有的甚至通过了ISO9001:20xx质量管理体系论证,为职业学校的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从总体水平来讲,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与中小学和高等学校的管理差距很大,如何提升、在哪些方面提升职业学校的管理水平呢?国家示范校建设工作为广大“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提供了明确的答案。

《意见》明确: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具体内容有: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

理制度、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建立规范的电子学籍、教务和资产等信息系统。其核心是规范,重点是教学质量管理,以项目管理、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手段和方法实现内部管理的提升。

2.2 加强队伍建设

(1)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强领导作风建设,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科学规划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到老师、学生中去,深入到教师办公室、课堂、宿舍和食堂,倾听他们的要求,解决他们的困难,当好教师教育教学的参谋,当好学生生活学习的服务员。

(2)师资队伍建设《意见》指出: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校长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2.3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其内容包括校园建筑、景观、绿化美化、校风、学风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总和。

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特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必须实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之中,构建和提升课程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等,形成既具职业学校特色、又能体现企业文化的良好文化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培养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

3 从重视学生就业到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转变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职业教育要“走、动、转、变”—— 职业教育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这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因此,职业学校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学生就业的低水平上,更应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办好现有专业的基础上,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两个层面开发专业。

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层面来讲,就是根据国务院20xx年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方向上开发专业。

从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层面来讲,就是围绕当地“十二五发展规划”着重筛选符合区域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专业。

参考文献

[1] 武马群.未来我国教育的需求与职业教育发展趋势[D].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xx.

[2] 孙琳.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33):25-28.

[3] 全鑫.在中职示范校建设学会上的报告[D].陕西省电子学校,20xx.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