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经验总结报告

新课改经验总结报告

英语学科课改经验总结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高川初级中学八年级英语组通过学习、摸索、实践,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把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大家做以交流。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新课改的前提

通过课改实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搞好新课改,教师理念必须转变。作为参加过市级新课改培训,作为学校新课改带头人的我和参加过区级新课改革培训的几位老师,结合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对全校英语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并适时召开新课改教学研讨会,为其它年级教师做示范课,起到了新课改的引路作用。这样逐渐使全体教师树立了以下新的理念:

1.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它不再是教师单向的讲解。课堂教学关注的应是学生健全价格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要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已经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我们认识到要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者,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

通过实践新课改,我们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价格的,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都有进步的愿望,都可以获得成功。

4.新教师观念

通过新课改的探索,全体教师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

5.新评价观念

通过新课改,我们逐渐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选拔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我们在学生的评价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检测试卷做到两杜绝、五体现,即杜绝偏题、怪题,杜绝内容简单、罗列;试题形式体现多样化、试题内容体现生活化,试题难易度体现层次化,试题答案体现多元化,试题结构体现综合化。

二.脚踏实地地进行新课改,使课堂教学有了新的飞越

1.课堂气氛活跃了,新课改体现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

以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安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是再好不过的课堂效果了,而且每堂课都有着固定的模式: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而现在我们通过新课改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师上课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新课改的“新”字;课堂上全改以往的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到组织、示范、引导作用,且上课模式不固定,而是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谜语猜测、问题辩论、动脑动手、故事大赛等。教室里笑声如潮,掌声如涛,气氛活跃,与以往的“鸦雀无声”形成鲜明的对照,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乐学”思想,现在总结起来,新课改实施中经验有三:

1)能够较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课堂上能很好地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定位转换快,教师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做法如下:

①营造创新氛围。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学Unit 2 My Favourite School Subject Topic 2 Do Not Be Late for Class Section C部分时,提出了“What is your favourite subject?”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我及时表扬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并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就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②巧设创新探索机会。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其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常常会遇到英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而这正是引导学生自觉归纳语言学习规律的最佳切入点。如语音教学中,有的学生发现worse、word、world、work这些词中的“or”都是同一发音,他们就好奇地问我:“是不是所有的or只要放在w后就发同一个音呢?”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引导他们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自己去寻找答案,找出单词的发音规律来,并启发学生对其他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思考,自己总结出语言规律和英语学习的小窍门。

④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最大限度拓展教学内容,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这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固然可取,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是可望而可及的,就是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我们还是力求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如我在教Where are you from?时,教学过程设计了“See the world”程序,我利用学生人手一份地理图册,呈现了各国的风情,让学生用英

语说出每个国家的名称并简单叙述该国的风土人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达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同样的效果,这不失为课程资源的巧妙开发和利用。,

2.教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考试比较死板,灵活运用少的限制,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导致教师授课时就事论事和现实联系较少,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只是为了考试而硬着头皮学,但通过新课改使课堂气氛变活了,知识难度降低了,教学涉猎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学习感到有趣了,师生间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了,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和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分析原因如下:

1)教材结构的变化是其一,新课标教材图文并茂能吸引学生,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把有关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捕捉到知识点,并在运用中掌握。

3)教师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交际能力。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①不怕出错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初中新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如果教师注意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兴趣,很容易就能够使学生积极性高涨起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就要保护学生这种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这种积极性会慢慢下降,产生害羞心理,这种害羞心理的表现是不敢开口讲英语。教师应帮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②加强朗读训练。朗读是进行自由表达的一种有效的准备。学生积累了一些英语材料后,在朗读这些文章时,可以细细品味文章,体味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语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尽量融入文章的意境中,体会文中的各种场景、各种角色。通过朗读还可以训练发音、帮助记忆。

③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进行口语表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将自己的思绪整理一下,写出讲话提纲,比如可以把中心问题和关键词写出来,减轻记忆的负担;同时分析听者与自己的关系、角色、立场等等。此外还应对他们谈话的效果有一个初步的预测,如果出现交流障碍或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应有一定的应对措施,交流起来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听力、阅读和写作得以提高。

④加强固定表达方式的收集和整理。为了达到表达自如的目的,有必要指导学生借助一些固定短评、表达方式来流畅、正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这些表达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交流场合进行适度恰当的表达,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自信度,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

⑤让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首先,在课堂上通过表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 到活动中来。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沉默并不是金。因此,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个较为固定的学习伙伴,鼓励学生与自己的伙伴经常随时随地自由交流彼此的兴趣、见闻、计划、幻想、意见,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一起做各种游戏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学而时习之”的乐趣。

⑥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有很多练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口语练习无需做太多物质上的准备,只要有兴致和时间,随时都可以做。如对话、做短报告、采访、讲故事、讲笑话、角色游戏、演短剧等等。

4)课堂活动的加强,使学生由课改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敢开口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课改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是关键,为此,我们注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①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双边活动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作适当引导,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从而扫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如:在一次听取新课改研讨课时,一位女教师的科学风趣的导入不失为教师启动的一个典范:当这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微笑着问候大家:“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I’m Father Christmas!”一位男孩勇敢地站起来问:“I hear Father Christmas was an old man, Am I right?”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发表见解,有说不完的话,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并为新课程教学的“交流—互动”作了铺垫。

②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课程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关,层层深入的问题,再由学生自学,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为此,我们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如下自学要求:

A.Learn useful expressions and make sentences with them.

B.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C.Put up some questions by oneself.

D.Be able to recite the text.

③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发展

小组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励是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机会,各小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然后各小组长再将各自小组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解决。如教授八年级上册Unit 3 Families Celebrate Together 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讨论内容也不一定要局限在课文内容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使小组成员互相交流,集思广益。

④组际交流:“交流—互动”的关键

各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之间可以展开组际交流活动,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可以先让在讨论过程中表现比较成熟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其它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各组再提出各组的疑难问题,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所授知识,突出关键问题,不偏离主题,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最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⑤练习评定:“交流—互动”的评价。

在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而课内作业也是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然后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改,对学生出现的代表性问题,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通过“交流—互动”来解决。

“交流—互动”使学生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三.一批新型教师在课改实践中茁壮成长。

课改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开始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通过课改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得到了进步提高。一学期来,有6篇教学论文在各级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各类评选中获奖,圆满完成区级课题《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几点反思与建议

1.教师情感投入等的差异,会产生高低有别的课改效果,新课程改革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一定文化积淀的研究型教师,所以广大教师要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2.评价相对滞后,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3.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待加强。

4.适应新课程的校园文化有待建立。

总之,通过新课改实践,经我们的体会是:教师培训是关键,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方法改革是重点,评价改革是动力。我要和大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新课改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既是机遇又是挑


第二篇:支教经验总结报告


我们经历过这次支教活动的点点滴滴,走过支教大道的每一方净土,体验过在支教旅程中的酸甜苦辣,想过那些从事支教事业的好好坏坏??历经三个多月的锤炼,用坚实的步伐走完这段难忘的岁月。“筑梦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各有千秋,带着喜怒哀乐的音符,奏响着支教的三部曲。

在支教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阻挠,也有很多新的发现。在这里我就将它记下来(有不足之处还望谅解,并及时指出予以纠正,谢谢),以望今后的支教事业能在一次次的历练中得到成长,并在历练后得到完善和谐。更希望支教的事业能走得更远、更好。

一、不足之处:

(一)、前期准备方面:

1、体能训练时间把握不是很好,队友进行体能训练的量不足,使得家访时时有跟不上步伐的现象;

2、开例会的队员整齐度不够好,导致开会质量不高,效率也低。最主要的影响是在以后的开会中养成了会习惯。比如:开会不能准时到、不做笔记等等;

3、人员变动太大,有些人对支教事业的支持显得不够。导致新加入的队员没有及时的了解队内的情况,使得新队员的前期准备时间很有限;

4、队员之间的交流不是很融洽,遇到的问题有时没能及时的处理,导致我们的工作有些滞后;

5、有时处理事情的积极性不高,效率自然就有点低了;

6、我们每个队友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又很紧迫。支教教案的准备就不是很充分,并且质量有待改善;

7、每个人的分工也不是很恰当,队长们的工作很多,而队友们的任务就显得微不足道,同样使得有些工作的进度不快,尤其是拉赞助和募捐;

8、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关注度不强,带来的社会效应不是很强烈;

9、对学生的水平应该分成多层次的,由于教室的有限,只能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班,而接受相同的教学,使得教学效果稍显不足。

(二)、支教活动实践中:

①、与校方交流方面:

1、与该校校长等领导的交流沟通不够深入和透彻;

2、我们是第三批走进该校支教的大学生,校长与当地居民对我们支教活动的性质和目的了解并不太多;

3、在支教活动前期与校长联系交流中,我们虽向他说明了我们这次支教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但是还未能让他完全深入理解“筑梦”支教活动的意义;

4、在支教活动中,我们忙于教学工作而疏忽了与校长的经常联系和沟通,

即使遇到一些教学问题也没有及时与校长等交流;

5、学生家长们也对我们的支教活动的性质、意义不甚明了,有些家长宁愿让孩子在家采花椒也不愿让孩子加入到我们的支教活动中来。

②、与学生的沟通方面:

1、我们对小学生的关于我们来做支教活动的心理不甚了解,也就对他们的兴趣以及学习进度把握不是很恰当;

2、课上学生的自卑心理很严重,不愿主动回答问题,甚至不敢回答问题,我们与学生互动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3、课后与学生的沟通没能很好进行,对于以上这样的问题就搁置一旁了。 ③、上课方面:

1、支教队员在授课技能有待改善提高,如板书、语言组织、语速等方面尚欠实践经验;

2、支教队员有时片面强调课堂效果,对同学的认识和对知识的吸收等实际问题考虑不足;

3、支教的半月时间太短,不能长期持久的教育学生,没有形成持续性的同种学习模式,这样对教学方法的适应有较大影响,导致了学习成绩没有显著提高,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4、队员面对突发问题的心理准备不够,当课程的调动幅度大,准备的课程不是很足时,后期课程的教学就有些松散;

5、授课的内容,有的班级教的东西不能够符合小孩子层次,内容并不突出重点;

6、上课纪律也成为一大问题,见到吵闹的不管,镇压得不够快,管不住学生,甚至让学生跑出教室外面;

7、上课时不够严肃,该严肃时没有严肃起来。

④、课外活动方面:

1、组织人员进行升旗仪式、捐赠仪式、红歌会活动时,人员任务的分工上不是很明确,有时就很仓促,就无法使事情更加系统、快速地解决;

2、经验不足,组织孩子们做什么游戏都不是很清楚,因为是第一次去进行支教,对于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最好的解决;

3、室外活动课的秩序有点混乱,计划赶不上变化。

⑤、家访方面:

1、路途遥远,体力不足。有两次走的匆忙必备的物品相机也没能带上;

2、由于天气的多变,有时的家访工作就得延后,家访的进程显得有点慢;

3、家访中可能遇到的有关当地彝族习俗的问题还未被发现。

⑥、队员方面:

1、队员的团队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团队作用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

2、队员们在支教出发之前欠缺沟通与交流,彼此之间没有深入认识了解;

3、支教过程中,队员们虽都明确各自的工作和职能,认真负责地授课,完成自定的教学任务,但仍受课时紧凑等原因的影响。

(三)、后期总结工作:

支教总结的撰写,需要队员的全力配合。队员没能及时的上交,并且内容有待改善,用几天时间才终于有初步的汇总。在回校后的暑假里后期的工作没法展开。

二、经验及建议:

(一)、队长带领团队:

1、一切活动都要以队友的安全为前提下展开,并要担负很多的任务和责任。要有一定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统领能力,带领着一支团结和睦、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的团队,才会不支教谁也做得更好;

2、无论是做什么工作,如果能把集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让每一个人都树立强烈的团队意识,那么工作就会比较轻松。也只有充分发挥好集体作战,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才能出色完成工作;

3、讨论工作方式时,要考虑到工作主体及工作对象,使得工作具有很好的针对性,这也是提高效率的方式之一;

4、要充分调动团队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充分重视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能将自身最大的优势以最大的程度发挥出来,为团队工作做出贡献;

5、一定要给团队中每个人表现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这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以至于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6、要永远记得,工作不是单一方面的。一定要同工作对象把关系处理好,最好能融为一体,这能对工作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一切筹备:

1、该带的东西要备齐,可带可不带的东西要尽量控制好,避免浪费;

2、不该带的东西不需带太多,使行李更加轻便;

3、感冒药品及外伤服药可稍微多带一点,及时了解当地的医疗情况和救护地点,并且要有一个相应的应急预案;

4、教案要相对足一点,并且内容尽可能的多姿多彩;

5、心理要有一定的承受压力,并且还有一定的经验,才能很好的及时的处理你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

6、注意天气多变的情况,然后准备相应的措施;

7、个人能力的体现,无论是从知识和技能,还是体能等方面的提升。

(三)、交流工作:

1、支教前期与前几届相关支教队员的交流沟通,对支教学校及周边有个初步了解;

2、关于家访,这样一个任务比较重的服务活动,应该有更充分的准备工作,特别要充分了解被服务学校的情况;

3、可让支教的带队老师或支教成员去家访,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和收集更多关于当地环境和学生的情况,让家访工作顺利进行;

4、多与当地校长、老师交流,及时的对学校有充分的了解,并借鉴相关经验和建议,以便服务活动的计划设计得更合理,开展更顺利。

(四)、课堂把握:

1、课堂重点要尽量精辟独到。我们做义教的,属于假期的补课,不求灌输多少的内容,而是教会他们一些核心的内容;

2、课堂气氛的把握要恰当。有些班的学生总是要求老师讲故事、或是做游戏等,然后耽误了课程。要看具体的课程,来选择一种适合的氛围;

3、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有一些小插曲,做一些互动的游戏来调节课堂的氛围,这样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课堂上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有时候说出来的未必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打击这些学生;

5、想想我们自己在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遇到的一些问题。这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一些问题并有好的方法;

6、要跟学生说清楚自己教的内容对他们以后会有点什么用途,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学了一样东西,究竟有多大的作用;

7、要跟学生说,你想要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然后想办法去带动他们;

8、如果你教的班级较多,尽量不要每个班的内容完全一样,当然就要求教案要充足。

(五)、后期作用:

1、要及时的完善支教后期的一切工作;

2、撰写总结报告,个人支教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3、还要做好一定的宣传工作,为今后的支教事业再做一定的贡献;

4、要常常与那里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谈心等等,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做出连续的贡献。

总结本次支教活动,并结合我今年在凉山盐源土公铺小学所做支教的点点滴滴,还有我所看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全部化为内心的这些感受,写在这里。对于今后将要从事支教事业的你来说,或多或少你都能在这里学到一些吧。我相信在今后的支教人能把西部支教事业做的更好。更真心的祝愿支教人一切顺利,一路平安!

初出茅庐的我,第一次参与有关支教事业的活动,由于经验不足,这篇经验总结仅供参考,不足为证。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纠正指出,为支教事业的更加完善做出一点点的努力,我将感激不尽。谢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