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概论总结

化工安全概论总结

化学工业危险因素:1.工厂选址2.工厂布局3.结构4.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5.化工工

艺 6.物料输送 7.误操作 8.设备缺陷 9.防灾计划不充分

化工装置紧急状态:(1)运转失灵(2)故障(3)异常(4)事故(5)灾害

化学物质的危险程度取决于贮存和加工物质的性质、应用的设备以及所属的过程。规模常不是决定的

因素。

危险化学品分类: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

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有毒物品7.放射性物品 8.腐蚀品

爆炸品:是指在受热,受压,撞击等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 使周围

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照成破坏的物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实质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其状态条件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略)

易燃液体:是指容易燃烧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又遇见其危险性已列于替

他类别的液体.易燃液体按其闪点分为3类:闪点低于-18℃的为低闪电液体

闪点在-18℃~23℃的为中闪电液体

闪点在高于23℃的为高闪电液体

易燃固体:是指然燃点低,对热,打击,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

者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含已列入爆炸品的固体

自燃物品:是指燃点低,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并放出热量,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要火

源既能燃烧或爆炸

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释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有毒物质:是指进入机体并累计到一定量后能与体液或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

或破坏集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续性病变,乃至危机生命的

物品

反射性物品:是指反射性比活度大于74000BP※kg-1的物品

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等物品亦能照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物质,即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

现可见坏死现象,或者温度在55度时,对20号钢的表面年平均腐蚀速度超过6.25mm

的固体或液体.

易燃液体按其闪点分为3类:(1)闪点低于-18℃的低闪点液体;(2)闪点在-18℃~23℃的中闪点液体;(3)

闪点在23℃~61℃的高闪点液体。

易燃物质的性质:

1.闪点: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成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的最低温度。

2.着火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开口容器中可以点燃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一般高于闪

点。

3.自燃温度: 自燃温度是在没有火花和火焰的条件下,物质能够在空气中自燃的最低温度。他不低于

且通常远高于燃烧上限对应的温度。

4.蒸汽相对密度:蒸汽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其值大于1时,泄漏后趋向于集中至接近地面。≤0.9的

可燃气体,可能积在建筑物的上层空间,引起爆炸。

5.熔点: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温度。熔点指示出了室温下为固体的易燃物质成为易燃液体的温度。

6.沸点:沸点可表征物质的挥发性,是易燃液体所包含的火险的直接量度。沸点越低的物质,气化

越快,易迅速造成事故现场空气的高浓度污染,且越易达到爆炸极限。

7.分子式: 在缺少物性信息的情况下,物质的分子式可以提供物质火险的线索

8.爆炸范围: 也称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用可燃烧蒸汽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表示,是可燃蒸汽或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引爆源引爆既能发生爆炸或者燃烧的浓度范围.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表示.

9.蒸发潜热: 混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汽化所需要的热量.

10.燃烧热 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25度的氧中燃烧释放出的热量.

易燃物质的类别

“0”:不能燃烧的物质;“1”:必须预热方能引燃的物质;“2”:必须适度加热或暴露在相当高的环境温度中方能引燃的物质;“3”:在任意环境温度下都能引燃的液体和固体; “4”:在常温大气压下能够迅速或完全汽化,或容易分散到空气中,且容易燃烧的物质。

易燃物质的火险等级

“0”:无危险;“1”:闪点在60℃以上; “2”:闪点在38~60℃之间; “3”:闪点在38℃以下,而沸点在38℃以上; “4”:闪点在38℃以下,沸点也在38℃以下。

毒性物质的类别(按照物理状态):

(1)粉尘:固体粒子。除非有静电作用,粉尘一般不絮凝,粉尘在空气中不扩散,但在重力影响下沉降。

(2)烟尘:气态物质冷凝产生的固体粒子,烟尘会发生絮凝,有时会凝结。

(3)烟雾:悬浮液滴。

(4)蒸气:固态或液态的物质的气体形式,通过增加压力或降低温度可使其变回原态。

(5)气体:只有通过增加压力和降低温度的复合作用才能变至液态或固态。

临界限度:所有工人日复一日地重复暴露而不会受到危害的最高浓度。

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的数值划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类。

美国科学院将毒性物质危险划分为5个等级,是根据物质的半致死剂量LD50值划分

第三章 化工厂设计和操作安全

一级危险:在正常条件下不会造成人身或财产的损害,只有触发事故时才会引起损伤、火灾

或爆炸。

二级危险:是在一级危险失去控制后发展成的,会造成人身或财产的直接损失。

三道防护线:(1)第一道防护线:为了解决一级危险,并防止二级危险的发生。(2)第二道防

护线:当二级危险发生时,将人身和财产损失降至最小程度。(3)第三道防护

线: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提供有效的急救和医疗设施,使受到伤害的人员

得到迅速救治。

在工厂的布局和规划中可考虑:

(1)根据主导风的风向,把火源置于易燃物质可能释放点的上风侧;为人员、物料和车辆的

流动提供充分的通道等。

(2)把最危险的区域与人员最常在的区域隔离开;在关键部位安放灭火器材等。

需注意的是,工厂定位除考虑以上因素外,考虑的更多的是经济问题。

工厂选址的安全问题

(1)隔开距离,把厂址选择在一个孤立地区。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可以依据主导风,把

工厂置于社区的下风区。

(2)临近有释放毒性或易燃气体的工厂,则建在其上风侧。

(3)地形方面,厂区内不应有低洼地,否则会形成毒性或易燃蒸气或液体的积聚。

工艺流程图绘制是化工厂设计初始阶段的工作。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是从基本的过程计算开始

的。工艺流程图是描述过程的主要文件,它表示出了主要设备、主要物流路线和

控制点。

方便的子区间划分是:反应、分离、贮存

管线配置图是指管路和仪表的线路图,又称工程线路图,是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工作文件

过程物料可以划分为过程内物料和过程辅助物料两大类型

在过程设计中,需要汇编出过程物料的目录,记录下过程物料在全部过程条件范围

内的有关性质资料,作为过程危险评价和安全设计的重要依据。

间歇和连续两种过程方式的比较

(1)间歇过程各操作单元之间易于隔绝,单元设备过程物料持有量较大。连续过程各操作单元连通,过程物料持有量较少。

(2)间歇过程劳动强度较大,紧急情况下操作者有较多的机会介入。连续过程更多地依靠自动控制;

(3)间歇过程产物纯度容易控制,过程物料易于识别。连续过程不稳状态或周期性波动(如开车或停车)较少;

(4)间歇过程有详尽的指令和操作规程,可以减少操作失误或设备的损坏。连续过程的容器或设备很少需要清洗,不稳态的物料输入也较少;

(5)间歇过程有较长的暴露时间。在连续过程中,有潜在危险的中间体无须贮存加工。

单元中大多数塔器、筒体、换热器、泵和 主要管线成直线狭长排列。

非直线排列设施:单元的其他组件,如控制室、压缩机、反应器、溢流槽、加热炉等,可以

设置在直线排列的两边

管线配置的防泄漏设计工厂化学品的主要泄漏与以下各项成比例:(1)管线的长度;

(2)排放口的数量;

(3)管线的复杂性。

第四章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其特征是

发光、发热、氧化反应。

燃烧的四个要点:可燃物质存在;助燃物质存在;发生氧化反应;伴有发光发热

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质;(2)助燃物质;(3)点火源

闪点愈低,愈危险

处于蒸气或其他微小分散状态的燃料和氧之间极易引发燃烧

排除潜在火险对于防火安全是重要的

火源:(1)明火(2)电源(3)过热(4)热表面(5)自燃(6)火花 (7)静电(8)摩擦

在火灾中,防止火焰扩散是绝对必要的。所有罐都应该设置通往安全地的溢流管道

燃烧形式:

1.均相燃烧和非均相燃烧。

均相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间的燃烧反应在同一相中进行。非均相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并非同相

2.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

3.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

按照燃烧起因,燃烧可分为闪燃、点燃和自燃三种类型。闪点、着火点和自燃点分别是上述三种燃烧类型的特征参数。

燃烧类别:

A类燃烧:定义为木材,纤维织品,纸张等普通可燃物质的燃烧

B类燃烧:定义为易燃石油制品或其他易燃液体,油脂等的燃烧.

C类燃烧:定义为供电设备的燃烧

火焰温度即为燃烧温度。可燃物质的焓值越大,燃烧时温度就越高,燃烧蔓延的速度就越快。

管道中气体的燃烧速率与管径有关。当管径小于某个小的量值时,火焰在管中不传

播。若管径大于这个小的量值,火焰传播速率随管径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管径增加

到某个量值时,火焰传播速率便不再增加,此时即为最大燃烧速率。

液体燃烧速率取决于液体的蒸发

固体燃烧速率,一般要小于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的燃烧速率还取决于燃烧比表面

积,即燃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燃烧速率越大,反之,则燃烧速率越

爆炸指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爆炸是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

1.按爆炸性质分类

(1)物理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物理爆炸后均不发生变化

(2)化学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化学爆炸后均发生了质的变化

2.按爆炸速度分类:(1)轻爆(2)爆炸(3)爆轰

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第五章

毒性物质: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量后,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

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发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陈志危及生命的物质。

中毒:有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

职业中毒:工业生产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是有条件的(数量、形态、作用条件)。一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

剂量--响应关系: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中产生一定标准作用的个体数。

刺激性气体:氯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

窒息性气体:CO、HCN、H2S

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1、碳链长度:饱和脂肪烃类的麻醉作用随碳原子增加而增强;支链取代直链,毒性减弱;成环。毒性增强。

2、不饱和程度越高,毒性越大。

3、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对>间>邻;顺式>反式

4、氢取代基团使毒性增加

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溶解性、挥发性、分散度;越大,毒性越大。

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浓度、时间、温度、劳动强度、联合作用。

现场抢救:呼吸复苏术与心脏复苏术同时进行。

急性职业中毒:之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急性中毒发病

很急,病情严重,变化较快。

慢性职业中毒;指长时期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发病满,

病程进展迟缓,初期病情较轻。

亚急性职业中毒:指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职业中毒

亚临床型职业中毒:指工业毒物在人体内蓄积至一定量,对机体产生了一定的损害,在临床

上无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是前期)

职业中毒特点:群发性、特异性

职业中毒诊断依据:职业史、劳动卫生调查、体格检查。

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2)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是将动物染毒实验的数据统计处理得到。

(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5)急性阈剂量或浓度(MLTac):一次染毒后,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6)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长期多次染毒后........

(7)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在慢性染毒后实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 致死浓度和急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能够反映出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中度危险性越小。急性阈浓度和慢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反映出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危险性越大。


第二篇:化工安全工作总结


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20xx年度安全工作总结报告

本年度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环保事故,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安全环保工作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加强责任制考核

年初,公司领导亲自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对目标层层进行分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级部门时刻牢记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每月公司安环部门根据考核方案,对各部门进行考核。通过考核促进了各部门主体责任意识的提高,使安全工作能有序展开,持续改进并落实到实处。

二、开展各类丰富多样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1、年初,在全公司开展了一次“生命有限 安全无限”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了考试。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违章现象明显减少。

2、为了配合新《消防法》的施行,公司于五月底,邀请防火中心的老师到我公司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公司共有52人参加了培训。

3、积极参加由总工会和安监局牵头的“安康杯”竞赛活动,获得了优胜奖。

4、加强对新入厂员工和外来进厂作业人员的上岗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准上岗作业。至本月总计有158名外来人员和83名新入厂员工参加了培训和考核。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加强对公司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培训和复审工作。本年度对公司二名负责人进行了新取证的培训,对3名公司负责人进行了资格复审培训,对4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肯1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9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资格复审。

6、组织三批公司基层重要岗位人员参加化工园区的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并在本年度化工园区举行的有31个公司160名人员参加的应急处置技能比赛中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成绩,在重型防化服着装竞赛中取得冠军;在三人三带出水比赛中取得第三名;受到了领导的表彰。

三、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公司每月开展各项三级安全检查,对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都严格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整改,确保整改的效果。全年公司级共检查出一般安全隐患28起,落实整改28起。查出重大隐患2起,落实整改2起。整改率达到100%。公司安环部将各级部门的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与月度奖挂钩。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确保了全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四、加强公司重大危险源的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

1、公司根据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并完善了重大危险源档案及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实施方案。

2、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列》,20xx年x月x日上午十时,公司开展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应急演练,公司总经理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应急演练的质量和效果,亲自组织各部门主管召开了应急演练协调会议,对本次演练计划进行了详细的审议,提出了修订意见。各个应急分队队长分别组织本队人员召开了会议,对修订后的预案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准备和检查了各类应急物质,并到现场实地进行了勘察和预演。演练结束后又亲自召开总结会议。这次演练提高了应急指挥部的协调能力,提高了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也反映出以下问题:(1)应急物质配备不足,特别是个体急防护用品配备数量不足,如重型防化服和空气呼吸器。(2)水源压力不足,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上述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

五、加强作业现场监管,严格作业审批制度,确保人员安全。

作业现场是各类事故的多发地带,为了加强作业现场的作业安全,公司严格作业审批制度,特别加强对受限空间作业、易燃易爆区动火作业的监督管理,全年未发生一起因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登高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的安全生产事故。

六、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促进公司环保工作,确保无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根据公司总经理的总体部署及企业发展的需要,10月公司通过了ISO14001环境体系的认证,在整个体系的认证过程中,公司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对存有环境污染隐患,进行了初步的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各生产部门的环保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回顾这一年我公司的安全工作情况,虽然在xx年公司未发生一起人身伤亡事故,但公司整体的安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各类小的工伤事故重复发生,安全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应急管理工作落后。上述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

XXXXXXX化工有限公司

20xx-12-21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