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警工作小结

新警工作小结

时光飞逝,作为20xx年新警,我参加工作已经快1年了。在公安局领导和派出所领导的关心培养下,我坚定信念、努力实践;扎根基层、苦练本领;虚心学习、踏实工作,通过锻炼,增强了服务本领,丰富了求实经验,加深了对基层工作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刻苦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要有坚实的政治素养、坚定的立场信念,要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能够保持清醒、向上的头脑,求真务实的为人民服务。这几个月来,我认真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党性修养,力求做到自醒、自警、自励,更好的为基层人民服务。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这些学习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丰富了政治头脑。

二、努力钻研业务知识,认真学习法律、法规

在业务学习方面,我虚心向身边的同事请教,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努力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根据组织安排我参加了人民警察初任培训,在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生活中,严格的军训磨练了我的意志,丰富的课程学习使我的知识储备和层次得到了提高。在警校期间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各项法律课程,全面学习了宪法、刑法、刑诉法、行政法、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学习中能够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用法律规范自己的一平时坚持按点上下班,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严格遵守公安部的“五条禁令”,从没做过任何违规违纪的事情。值班备勤时,热情接待来访人员,认真做好电话、传真等各项记录。

一年来,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成长、成熟,但我清楚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等。今后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希望领导言一行,做到知法守法。

三、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新警培训训练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面对天气炎热、训练场地差等不利条件,不怕苦、不怕累,节假日不休息,细抠每一个动作,使自己在短时间内就由不会到会,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四、能够服从领导、尊重同志、顾全大局

工作中能够服从各级领导的安排,不讲客观条件、不消极怠工,有问题能与领导及时勾通。我本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原则,工作中不计较份内份外,不计较个人得失,尊重同志,乐于助人,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一切工作能够以大局为重、以全局利益为重,

坚决贯彻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的原则,不等、不靠,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五、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和同志们对我进行监督指导:

1、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克服年轻气躁,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

3、继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第二篇:新工作小结


培养小学生创造性阅读古今名著的研究

莒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聂云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于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意义十分重大。而名著是文学史上有定评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它具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审美作用。阅读名著既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我校“培养小学生创造性阅读古今名著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已进行到了一段时间,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要构建新课标下小学生创造性阅读古今名著,教师必须先确立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新的阅读理念,培养学生们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的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阅读兴趣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换言之,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寻找阅读切入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心。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下的学生名著阅读热情淡漠。在课堂之外,他们经常拿起的是漫画、时尚读物;在家里,他们点击网络小说,拿起游戏手柄。一个学生说:很多名著太古板了,网络小说和漫画轻松有趣,比名著好读多了。这一现象说明,学生对名著没有引发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成功的起点,浓厚的兴趣可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阅读兴趣是提高这些名著的阅读数量和质量的前提,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使其进行自觉阅读的动力。因此,我们要以培养阅读兴趣为目标,积极寻找阅读切入点:

1、上行下效,教师阅读先行。

教师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文学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指出,很多教师自己都没有很多时间来读名著了,哪谈得上引导学生?孔子曰:“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圆水圆。”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上行下效”的道理。显然,作为教师应作好读书的表率,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把学生带进书籍的世界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的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所以,教师应尽量多阅读,博览群书。这样,当教师教导学生时,时时旁征博引,书籍的魅力就会表露无遗,学生也会因其魅力而爱上阅读。

2、精选版本,投其所好“导”读名著。

一学生说他自己不爱看名著的原因是名著篇幅太长,而且每页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连一张图片都没有。为此我们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书目。插图本的名著可以消解学生一看名著就想起“密密麻麻的字”而害怕

的心理;同时,这种名著也符合现代中学生比较喜欢卡通漫画的特点,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边看图画边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名著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比如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刚从小学阶段升上来,这时推荐的书目就要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兴趣,既要经典又要浅近易懂,文字配以恰当的插图。如:选择有适当配图的版本的《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等,这类名著特别适合9~13岁的孩子,书中字里行间洋溢的爱,风趣幽默的人生智慧,生动形象的插图,就能使学生个个爱不释手了。

3、品片段,读简本,“诱”读原著。

调查中还有部分学生反映平时时间太少,因学习压力使原有的阅读兴趣也一扫而去。这时,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名著精彩片段来诱读,如七年级下册课内选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节《荒岛余生》,选了《安徒生童话》中的一节《丑小鸭》,这些精彩片段以丰富的想像,生动的描写,以及不懈抗争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另外名著简写本由于语言简洁,线索明晰,也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促使学生在读后自觉地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内去欣赏原著。

4、看评伦,提认识高度,“促”读名著。

在学生有了一定量的名著阅读后,可以引导学生看一些关于名著评论的文章,看看别人对名著的评价是什么,其中那些或是对作者文学见解的表述,或是对作者创作目的的剖析,或是对作者文学风格的品赏,或是作品内容的阐述,往往能让学生对名著有一个“理论上”、“宏观上”的把握,还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分析能力和阅读兴趣。这样通过读与思,学生就会从阅读中慢慢受益而真正爱上名著了。

二、开展名著活动,让名著阅读鲜活起来

名著阅读引导与平常教学有相同的地方,但侧重点毕竟不同,因此,可根据名著的特点,开展形式活泼的名著活动,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个人意见融入其中,营造和谐的阅读气氛,使名著阅读鲜活起来。

1、学生上台讲名著,让阅读“红”起来。

打破传统的教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的教学格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让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并让学生上台讲名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进行适当点评和引导,这种学生上台,畅所欲言发表观点的作法使名著阅读在学生间“红”起来了。

2、创阅读沙龙,让阅读“火”起来。

沙龙是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堂,就共同兴趣的问题无拘无束的进行自由谈论、各抒己见的一种形式。我们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班组、年级、校等各级沙龙,学生在活动中,引经据典,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独特的感受。通过相互评价,相互借鉴,在唇枪舌剑的冲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在相互的交流探讨中,完善和发展自己,升华对名著的理解、感悟,这样学生不仅重温了自己阅读过的作品,还在彼此交流中欣赏到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新作”,最终使名著阅读在学生中“火”起来,成为时尚。

3、办阅读比赛,让阅读“活”起来。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系列阅读比赛,如名著阅读手抄报比赛,名著剧表演赛,名著故事接龙赛,“同读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征文赛,以及名著观后感征文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以比赛促阅读、促创新,激活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从而使名著阅读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三、加强家校配合,创造阅读条件

1、积极营造书香班级的环境,每个班级均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自愿将自己的课外书带到学校来,统一摆放于教室的图书柜中,配上图书管理员,让学生随时借阅。在班主任的倡议下,各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数量至少达到了人均两本。同时,在各个教室的墙壁上挂上勉励、指导学生多读书的名言警句,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功不在三更五鼓,学只怕一曝十寒”等等。黑板报上,每期列出读书专栏,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给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提供平台,宣传爱读书的优秀学生……这一切都让学生在教室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

2、营造书香校园的环境。让百十篇优秀的古诗、文、词,布满校园的各个角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等优秀唐诗、宋词到处都是。出自于学生之口的读书格言也在花丛中绽放。

四、积极推荐读物,扩大阅读范围

1、为了使学生接触到更多更好的读物,我校每学期均向全体学生推荐部分适和其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的课外读物,其中包括必读书目1本,推荐书目若干本。小学六年,跨度很大。我们推荐读物时,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向低年级的学生推荐带字的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20xx年级的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向他们介绍一些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

2、要求教师积极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结合教学内容推荐相关的书籍。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向学生介绍《西游记》,学完了《太阳》,向学生推荐《宇宙奥秘探索》等等。

五、指导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校首先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等。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把鱼送给别人不如把钓鱼的方法教给他,这样他可以自己钓鱼,每天都有活鱼吃。在我们的阅读中,就应该做到“授人以渔”。阅读是积累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感悟人生。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终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我们在引导学生多阅读,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阅读已变成一种享受,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学生成为读书的受益者。使学生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