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重点知识总结

物流管理重点知识总结

1.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

搬运、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2. 物流的价值: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加工附加价值

3. 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 :输送、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信息等六要素

4. 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地区物流 、国内物流 、国际物流

5. 现代物流的作用

(1). 物流保障再生产过程。

物流是生产过程的基本保证。

物流是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重要环节。

(2). 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给顾客以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

准确地按期将商品送交顾客,满足市场需求,及时产生价值。

尽可能减少商品供应的断档,保持生产经营中资金流的连续性。

适当安排物流结点,提高配送效率,保持合理库存水平以实现动态平衡。

使生产、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不同过程一体化、系统化,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从接受订货到发货和配送,信息通畅,使物流成本最小。

(3). 提高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

运营过程的集约化。

获得外部关系的最佳化。

(4). 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通过物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通过物流增强企业竞争力。

6.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7.我国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方面: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

8.供应链是: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有关中间商等各方链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

9.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

10.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征

? 物流和物流业大大扩展

? 信息量大大增加,透明度提高

? 物流网络规划能力增强,物流作业精细化

? 物流过程的高度协调性

11. 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2)总结、分析企业现状

(3)根据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

主要目标在于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和低库存投资、低单位成本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4)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供应链组成的基本框架

供应链中的成员组成分析主要包括制造工厂、设备和工艺、供应商、分销商、零售

商及用户的选择及定位

(5)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

(6)解决供应链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供应链成员的选择与定位、计划与控制方法。

·原材料的来源问题,包括供应商、流量、价格、运输等问题。

·生产方式设计,如需求预测、生产什么产品、生产能力、供应给哪些分销中心、价格、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和跟踪控制、库存管理等问题。

·分销任务与能力设计,如产品服务于哪些市场、运输、价格等问题。

·相关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等。

(7)检验供应链

12. 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 ,QR)是指物流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

13.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ECR)是在分销系统中,以满足顾客要求和降低与消除分销商与供应商体系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为原则,能及时作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14.有效客户反应的构成

(1)有效新产品导入(Efficient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2)有效促销(Efficient Promotions) 商与供应商的贸易关系,使贸易和促销的整个系统效率最高。 (3)有效商店空间管理(Efficient Store Assortment) (4)有效补货(Efficient Replenishment) 15.电子订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 ,EOS)是指将批发、零售商场所发生的订货数据输入计算机,即刻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连接的方式将资料传送至总公司、批发商、商品供货商或制造商处。

16.EOS系统给零售业带来的好处

① 压低库存量

② 减少交货失误

③ 改善订货业务

④ 建立商店综合管理系统

17.EOS系统给批发业带来的好处

① 提高服务质量

② 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

③ 提高工作效率

④ 销售管理系统化

18. 物流规划是通过提高流程价值和顾客服务而实现竞争优势的统一、综合和集成的计划过程,通过对物流服务的未来需求进行预测和对整个供应链的资源进行管理,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19.物流规划的约束因素

(1)需求

(2)客户服务

(3)产品特征

(4)物流成本

(5)定价策略

20.物流系统运行结构选择

①多阶段结构

②直送结构

③混合结构

21. 企业运作系统的模式有:供给推动模式和需求拉动模式

22.区域物流系统的目标

① 服务 ② 快速、及时 ③ 节约 ④ 规模优化 ⑤ 库存调节 23.作为一个系统的关键要素是: ①系统所具有的目的; ②系统有多种要素组成; ③这些要素是相互关联的

24.按照物流功能的不同,物流系统可以分为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

25.物流结点的功能

(1)连通功能

(2)收集、处理、传输信息的功能

(3)管理功能

26.物流线路

(1)公路

(2)铁路

(3)水路

(4)航线

(5)管道

27.物流中心专指产业或企业为有效地开展商品生产和流通服务而建立的物流综合管理、控制、调配的机构。

28.物流中心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划分为:储存中心、流通加工中心、流转中心、配送中心

29.物流中心的运营目标:服务、成本

30.物流信息的特征

(1)传递信息量大 (2)更新速度快 (3)渠道多样化 31.配送是按用户订货的要求,以合理的送货形式,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据点进行货物配备,以合理的方式送交用户,实现物品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 32.按配送据点的不同分类 (1)配送中心配送 (2)仓库配送 (3)商店配送

33.配送的基本环节:备货、理货、送货、流通加工

34.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

35.按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分类

(1)城市配送中心

(2)区域配送中心

36第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37.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点

(1)相互依赖,强调合作

(2)核心能力专业化

(3)资源整合优势明显

38.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简称IL)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隔离和时间距离,对物资(商品)进行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商品贸易或交流活动,从而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取货款,而买方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的过程

39.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空间位移(含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地说,它是产品在实物劳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存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

40.按物流的功能划分计算物流费用

(1)物品流通费 (2)信息流通费 (3)物流管理费 41.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创新 (1)以过程为导向的组织管理创新 (2)以战略为导向的组织管理创新

(3)以虚拟为导向的组织管理创新

42.物流系统建模基本方法

(1)直接分析法

(2)数据分析法

(3)主观想像法

(4)人工实现法


第二篇:质量管理重点知识总结


条重要途径,可以引导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组织实现卓越绩效,对组织系统进行综合、全面和持续改进提供了一套方法论。 定义:ISO8402-1994: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②核心观点:满足客户需求,是所有相关方受益;强调全员参与,追求全面质量;不断改进,强调长期成功;高层管理者作用.③基本要求: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全面运用适宜的科学方法 1)定义:QFD是一种立足于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的系统化、用户驱动式的质量保证与改进方法,是一种产品开发管理和质量保证与改进的方法论。它于20世纪xx年代起源于日本,xx年代以后受到各发达国家广发重视。2)实施:QFD将顾客的要求信息转化为产品特性,确定产品的设计质量,然后经过各功能转化,逐步对其关系系统展开部件特性、过程特性、生产特性的转化。实施QFD的关键是获取客户需求并将顾客需求分解到产品形成的各个过程,将顾客需求转换成产品开发过程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要求。通过这些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的是先来满足顾客的需求。3)步骤:确定顾客需求--产品规划--产品设计方案确定--零件规划--零件设计及工艺过程设计--工艺规划--工艺、质量控制

①顾客满意:顾客接受有形产品或者无形产品的后,感到需求满足的状态。

②顾客满意度指数(CSI):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来处理对变量的复杂总体,是全面、综合的测评顾客满意程度的一种指标。

③顾客满意水平:顾客可感知效果和顾客的期望值之间的差异的函数。

④顾客满意管理:以顾客满意为何型的管理和经营方式。

(ACSI):衡量经济产出质量的宏观指标,是以产品和服务消费的过程为基础,对顾客满意度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由国家整体满意度指数、部门满意度指数、行业满意度指数和企业满意度指数4个层次构成,是目前体系最完整、应用效果最好的一个国家顾客满意度理论模型。

2)顾客满意指数测评指标体系: ①顾客期望:顾客在购买其所需的产品或服务前对其寄予的期待和希望,它是影响顾客满意指数的第一个因素。

②感知质量: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对质量的实际感受,它对顾客满意指数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顾客感知到的质量越好,顾客满意程度就越高。顾客对质量的感知又分为对产品质量的感知和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③感知价值: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对所支付价格的相关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品的感受,包括顾客总成本的感知、总价值的感知、价格与质量之比的感知、质量与价格之比的感知。 ④顾客满意度:顾客对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由顾客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三个因素决定。 ⑤顾客抱怨:当顾客对其要求不被满足的程度感受很强时,顾客满意度很低,导致产生抱怨,甚至投诉。负面

⑥顾客忠诚:顾客从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供应商那里重复购买及向他人推荐该产品或服务的现象。良好 ①计划/策划:计划制定阶段,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②实施/:计划实施阶段,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③检查:实施结果检查阶段,对

策实施中或实施后,检查对策的效果。④处理/总结:处理阶段,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以后就按标准进行。

基本步骤:

①现状调查——认识问题的特征

②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线索

③要因确认——关键的少数

④制定对策——消除主要原因

⑤实施——计划转为成果 A执行B控制C调整

⑥检查——与要求对比

⑦采取巩固措施——防止已解决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

⑧寻求遗留问题——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PDCA循环的特点

①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②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③循环前进,阶梯上升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②领导作用:领导者应确保组织的目的与方向一致,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③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组织的利益发挥才干。 ④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结果。 ⑤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阻止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⑥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永恒目标。

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相互依存、狐狸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标准的某些要求不适合某个组织

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要求的产品能力或这人为限

不可删:仅限于标准第七章产品实现、第5、6、8章中的要求 ①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和正当的理由 ②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③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达

①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

②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受不合格品

③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④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①通过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建立、实施、考核,营造激励改进机制

②通过内部审核,发现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③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过程、产品的趋势和不足

④通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改进

⑤通过管理评审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并采取改进措施


第三篇:高一物理 知识总结(人教版必修一,上半学期)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

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C B B A 图1-1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5、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或位置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一段时间内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又叫速度的变化率)定义

Vt?V0式:a=t。也可描述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

.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AB?BCBC?CD(1)?B?

,?C? 2T2T?C??BCD?BC?(2)a?(粗略) 2TT图2-5 ▲逐差法(误差小,结果更精确):

a=[x3+x4-(x1+x2)]/4T2即a=[(xCD+xDE)-(xAB+xBC)]/4T2

8、匀速直线运动(A)

(1) 定义: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不变,加速度为0,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

的位移图线是一条倾斜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

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9、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而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加速度不变,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即△x=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21. 基本公式:(1)速度—时间关系式:v?v0?at (2)位移—时间关系式:x?v0t?at 2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v0?2ax

每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一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1?v0?v? 2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

21?v0?v? 2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x?

22v0?v22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x?xm?xn??m?n?aT2

10、直线运动x—t图象和v-t图象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t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1. 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

11、自由落体运动

(1)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

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9.8m/s2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

2/2,vt=2gh 2

专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

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3、弹力

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4、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 f=μFN

说明 :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

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静≤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动力,也可以作阻力。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