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守护每一个“折翼天使”

用爱守护每一个“折翼天使”

用爱守护每一个“折翼天使”

——学习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庭,有这样一位女法官,从事少年审判工作9年来共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案近500件1100多人,这些案件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在她的倡议和帮助下,共有315名少年犯得以继续上学或考上高中、职业学校,有3人考上大学,有70多名少年犯在出狱后找到工作;她曾先后荣获省、市表彰十余次,被授予“全省少年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优秀女法官”“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她就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詹红荔。

作为少年庭的庭长,一位从事审判工作xx年的法官,詹红荔在审理案件的时候更加关注未成年罪犯的改造和未来。詹红荔认为,少年审判,惩罚不是最终目的,关键在于要引导他们真诚悔过,重拾生活的信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工作中,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工作方法,将审判工作向前向后延伸,这就是“三三九不工作法”。 这套工作法,运用到少年审判中有效拓展了少年审判的工作平台,提升了工作实效。 通过这次对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对我在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使我对眼前的工作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在工作中要深刻的思考,认真的领悟各项会议精神,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通过这次学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真正做到人和事了。詹红荔法官审理案件,不仅仅是从审判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从当事人的利益出发,将少年审判工作不断向庭前庭后扩展,关注了很多法官以前没有去关注的地方,总结出“三三九不工作法”,运用到少年审判工作中去,有效的拓展了少年审判的工作平台,实现了法制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效果。詹红荔同志在办案中始终认为“案结只是个逗号,事了也仅是个分号,人和人才是一个完美的句号!”在实践中更是很好的诠释了这一信念。在每一起案件开庭前,她都先摸清被告人的成长背景,在审判过程中通过教育、感化等手段使失足少年重新做人;在失足少年们重新走向社会后,詹红荔法官又去为他们联系上学、工作的事情,希望社会能重新接纳他们。詹红荔法官的这一做法不仅适用于少年审判,在其他案件中同样适用,我们处理一起案件,不仅要做到公正司法、依法办案,更重要的注意案件社会效应,做到人和。在今后,要办詹红荔

的工作方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真心实意为人民排忧解难。

二、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注重创新。詹红荔从事审判工作xx年,是一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法官,根据多年的审判经验,经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一条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三三九不工作法”,更好的处理了少年审判工作。作为一名法官不仅要严格执法,更要能动司法,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创新,努力把公正司法与能动司法相结合,做到法制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社会管理创新 、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

三、要坚定信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去。詹红荔说过:“一个共 产 党员,不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不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得。在9年的少年审判工作中,共审理未成年人刑案近500件1100多人,这些案件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每一件案件,都坚持“三三九不工作法”,她认为:“一个案件就是一件作品,作品的质量代表工作的态度。”詹红荔就是用这种态度审理着每一个案件,用这种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失足少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我们要向她学习,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恪守为民服务、勤干、肯干的信念,努力做好审判工作。

在詹红荔眼中,每一个失足少年都是“折翼天使”,只要用心去呼唤,没有回不了头的。她用她得母爱去感化着一个个失足少年,她用她得真心去修补那折坏得翅膀,不离不弃的守护着,帮扶着这些折翼天使,直到他们有一天能重新飞翔。


第二篇: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


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

【摘要】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思想的桥梁。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爱滋润学生,让他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他们就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就会健康成长。

【关键词】师爱;平等;赞美;观察

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思想的桥梁。师爱似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师爱的特点。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爱生之情,才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碰到烦心的事,教师一味的指责,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如果教师能从日常的细微处关爱学生,不管何时都让他们感受到爱,定能使学生带着希望和快乐轻松上路。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呢?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1.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从推行素质教育到实行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围绕着一个中心“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就是说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能回答,有的却不能;有的学生回答得好,有的却回答得不好。倘若不分层提问大搞“一把抓”,“打哑枪”的学生不为鲜见,长

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部分学生将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班级会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对此,必须层次分明,对准他们的“味口”,实行“分餐制”,既能让一般的学生“吃饱”,又能让优秀的学生“吃好”。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功率就高,师生感情会越来越好。同时课堂上要多营造民主、平等、宽容、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助于减少学生的紧焦虑的心态,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学生身心合一的最佳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相反,严肃、紧张、呆板、乏味的氛围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因此,我们要在机会均等的前提各尽所能,给学生教育起点公平。

2. 善待学生的插嘴

我们总认为上课插嘴,是不尊重老师的一种表现。其实,学生在上课插嘴,并不意味着他不尊重老师,至少我们知道,他会插嘴,代表着他正认真听你讲课;他会插嘴,代表他的思维很活跃,充分地运用着你传授的知识举一反三;他会插嘴,证明他的求知欲望强烈,对你的课堂知识极为感兴趣。也许,他的“插嘴”内容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十万八千里,远离你的教学思路,但毕竟他的思维跳跃性是你望尘莫及。所以,在课堂给学生插嘴的权利,适宜的问题给予解答,过

火的问题加以引导,用实际的例子告诉学生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才是“平起平坐”的尊重。“平起平坐”很容易令人担心学生会把老师当作朋友,而纵容学生放肆的可能性,其实,“平起平坐”也有一个度,毕竟老师不是父母,不是兄弟姐妹,不是朋友,老师唯一的身份只有老师。因而,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于细微处见真情,才是“平起平坐”的尊重。

3. 不吝于赞美

当我们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却不适时地给予赞美,终将功亏一篑。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着意知觉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只有真正的爱学生,赞美才能真实而富有色彩。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敬是人之常情,也是p“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普遍、持久而深厚的爱。这种爱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情境,可以转化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也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学生就要留心观察、关心他们。小观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一个同学,在生活上还不太会照顾自己。有一次上晚活动时(我校是寄宿学校,有晚活动),我发现他的裤子烂了,便悄悄地对他说:“小观,下课后去我家,我帮你补裤子。”他不好意思地点头说:“嗯。”过后,他一见我就主动跟我打招呼,以

前那种害怕老师的心理已被消去,我还发现他变得很认真听课。这让我我感到非常欣慰,学生从教师那里感觉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他就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并愉快地接受教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对学生由衷的关怀,就是教育的血和肉。” 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爱滋润学生,让他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他们就觉得世界是美好的,他们就会健康成长。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