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农机部门搞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基层农机部门搞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结合实际提出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关键要做到三个环节,即宣传到位、计划、安排到位,补贴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补贴后续工作效果好,才能真正达到农民、企业“双满意”。

主题词:农机 补贴 工作 思考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进一步加快了农机化发展进程,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陕西省洋县从20xx年开始至20xx年连续6年累计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20万元,补贴机具2.09万台,农机总动力增长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增加20%,带动农民投资4247万元。进一步促进了洋农机工业科技水平及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在农机补贴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困难和问题,笔者针对实际,对基层农机补贴部门如何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1、农机具补贴工作经费短缺。农机具惠农资金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推动洋县农机化事业发展和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洋县20xx年完成补贴资金550万元,补贴机具9100台件,20xx年完成补贴资金700万元,补贴机具达7900多台件。小型机具量大,工作量大,导致行政成本过高,而财政未配套足够的工作经费,影响了基层正常工作开展。据初步统计,洋县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中,每年行政成本高达10多万元。建议安排相应工作经费,确保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2、针对部分机具补贴标准过高的现状,建议调至合适比例。近年来,每年补贴机具种类、品目都有大量增加。通过我们调查,通过实际价格调查,20xx年在洋县市场销售的杀虫灯补贴后价格为每台100元至200元,补贴标准为每台1400元,最终销售价格为1500至1600元,补贴比例高达87.5%至93%。电动喷雾器补贴比例达67%,玉米脱粒机补贴比例达57%,稻麦脱粒机补贴比例39%,磨粉机补贴比例达63%。部分机具如磨粉机补贴标准过高,高于市场价200元左右(市场价每台仅售280至300元,补贴后最终价格为每台480元)。购买杀虫灯,农民只出100元,部分农民在购其它补贴机具时,只要办理了补贴手续,企业给农户白送杀虫灯。由于农民自己出钱少,出现哄抢购机现象,致使有限的补贴资金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出现农民集体到政府上访的现象。

建议对杀虫灯、电动喷雾器、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等机具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让农民购机趋于理性,以规范补贴市场销售行为。

3、取消对小型农机具的补贴。小型机具技术含量低,补贴比例偏高,农村每家每户都需求,但是对于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作用很小。在目前有限的补贴资金条件下,建议省农机局取消对小型脱粒机械及小型初加工机械的补贴。

4、微耕机适合我县农民耕地需求,建议继续保持目前补贴比例。在洋县销售的补贴微耕机(功率在9马力左右)的销售价在4500-5200之间,国家补贴1500元,补贴比例为25%-30%之间,补贴标准基本合理,建议继续保持该补贴比例。

5、适当增加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能够直接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机具补贴比例。大中型农业机械及联合收获机械对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效果明显,农村需求量逐年加大,建议在加大补贴指标的同时,提高对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补贴标准,以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作用。

6、建议省农机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给市县制定补贴重点机具的权力。考虑到陕西省陕南、关中、陕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支柱产业发展不尽相同的现状,省农机局可适当给基层放权,由各市县制定本辖区补贴机具目录,确定本地的重点补贴机具,最大限度地发挥补贴机具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作用。

二、基层农机管理部门要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就必须做好三个环节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践证明,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关键要做到宣传到位、计划、安排到位,补贴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补贴后续工作效果好,才能真正达到农民、企业“双满意”。

(一)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要做到宣传到位,补贴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进行

1、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工作。每年要针对补贴范围、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一是及早制订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由政府安排部署到各乡镇,就农机具购置补贴有关事项进行安排,要求乡镇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做好宣传工作。二是通过新闻媒体,每年年初,在本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对补贴政策进行详细宣传,让广大农民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充分了解。三是可以充分利用供货企业做产品宣传这个平台做好农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工作,如在县内各集镇发放宣传资料,做好政策宣传。同时可以向农民介绍各类补贴机具的性能,演示新型农机具。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农民充分了解农机政策补贴范围、流程、机具种类。

2、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搞好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需要财政、纪检等部门的支持配合、监督,要成立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兼任组长,财政、纪检、农业等部门领导参加,由农机管理部门具体实施,以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顺利进行。

3、要做好农机购置补贴的计划安排。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化的发展起着拉动作用,县级农机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针对本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需求,做好农机补贴政策的规划和安排,引导农民群众购买适合本县支柱产业发展的农

业机械。在制订补贴方案时,可以根据省、市的要求,制订适合本县的重点补贴机具种类,使有限的资金做到优化配置、满足群众需求两不误。

4、严格执行补贴规定,做好补贴对象的平衡。在有限的补贴资金条件下,要对本县的种植大户、农业服务组织,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机具进行重点倾斜,促进农机规模经营水平的提高。对于在补贴目录内的小型机具,要限定农户的购置数量,最好是1户1台机具,增加补贴的受众面。

(二)在农机购置补贴办理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1、加强补贴过程的监督工作。县农机管理部门要实行一厅式办公,公开农机购置补贴投诉电话,公开补贴申请程序,公开补贴机具目录,公开工作姓名、电话,实行补贴全程透明化操作。要经常性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经常组织补贴工作人员学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警示案例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教育。同时,还要对省农机局制订的“四严禁”、“八不准”、“陕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上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严格按照补贴程序和规定做好农机具补贴工作。在开展农机具补贴工作中,要将工作流程上墙公布,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分工,严格按照补贴程序办理补贴业务,由农户到政务大厅主动办理补贴申请,发挥补贴监督员督查作用,坚决杜绝了企业代替农民办理补贴申请的事情发生。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佩戴胸牌,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公平、公正实施。

3、要积极开展农户企业“双满意”活动。在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工作中,作为农机购置补贴具体实施部门,要按照陕西省农机管理局关于开展农户企业“双满意”活动的要求,积极做好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为了方便农民群众办理农机具购置补贴手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深入边远乡镇现场办理农户申请。在供货验收环节,验货人员主动到企业供货现场验货。针对小型机具供货点多的现实,按照企业提供的供货记录,坚持抽样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杨具核实,调查企业供货的真实性,方便农机供货企业和购机农民,做到农户与企业“双满意”。

4、积极主动把好农机具验货关。严格按照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供货验收制度的规定,积极做好机具验货工作,对大中型机具做到了100%的验货,对小型脱粒机等农机具按不低于50%的比例验货,对杀虫灯、设施农业等进行实地验货,并由企业提供验货名单,以供备查,确保了农机补贴供货工作的真实性。

(三)做好机具补贴后续工作

机具补贴后续工作特别重要,关系到农机购置政策实施的社会效果,不可忽视这个环节。

1、要做好农机购置档案的整理及机具质量反馈、跟踪调查工作。在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落实专人积极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档案的归纳整理工作,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购机农民利益,要抓好补贴机具质量反馈及跟踪调查工作。公开补贴专用电话,并安排专人负责补贴机具质量投诉工作。对农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供货商或生产企业,并督促

企业及时解决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确保补贴机具产品质量。对有群众反映有严重质量问题产品,要及时收集资料上报上级部门取消有关生产企业补贴资格。

2、加强牌证管理的补贴机具管理。对实行牌证管理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积极配合农机监理部门督促农户及时办理牌证手续。

3、及时做好当年补贴工作总结。补贴结束后要及时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工作中存在问题,表彰奖励补贴工作搞得好的供货(生产)企业,制定来年工作计划。


第二篇:在新时期做好机关保密工作的几点思考


某公司管理调查报告 (范文)

通过这两天与公司高中层管理人员及各班组长的初步交流及现场调查,XX公司的管理状况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一、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该公司是一劳动密集型公司,生产人员较多,有180来人,大都为初高中水平的技工,年龄也大都在20岁左右。素质不高,社会经验缺乏,甚至独立生活能力也不强。生产经理管理他们就象父母管理孩子一样,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都需要细心照顾。但在编制上这却只是一个部门,这些工作全部需要由生产经理来管理。导致生产经理管理压力很大,也很辛苦,管理效率却不高。总的结果就是产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公司希望其平均人力成本在700元/人/月左右,而实际情况可能翻了一番。而生产能力却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公司希望通过改进生产流程、加强内部管理、调整考勤机制等措施来改变目前这种状况。

二、主要问题及初步建议

仅从公司生产流程的技术控制来看,流程是封闭和可控的,并没有很明显的大漏洞。但从整个体系来看,影响生产成本和管理效益的因素还是不少。从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受人员整体素质和年龄限制,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不足,特别是班组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导致员工管理困难,整体员工生产能力发挥不足。

解决方案建议:

a)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树立正确质量观:"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b) 建立建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宿舍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规范和管理人的行为。 c) 适当调整工资结构,降低一线工人工资水平(需要重新确定单位工资定价),相对提高班组长的工资水平,并与一线工人的产量、质量、管理绩效挂钩。达到整体工资水平下降,而关键岗位人员积极性提高的效果。有效发挥班组长的作用。

d) 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并严格执行。

e) 保持适当的员工流动比率(当然不是员工辞职,而是公司淘汰辞退),形成竞争压力,优化员工队伍。

f) 与有关技校、职业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为他们提供实习场地和培训,招收适量实习生(不用付工资),建立良好的劳动力补充机制。

2、 设备陈旧,故障频繁,导致生产效率受损

生产线上的设备有不少是服役了2-4年,配置低档,零件老化严重,故障频繁。几乎是每天有设备需要维护,每周有设备需要更换零件,每月有设备需要报废。另外,当需要采购设备或材料时,采购周期长,采购物资质量不稳定,也造成部分误工甚至数据报废的。 方案建议:适当更换和升级关键设备,改进流程,保证生产需要。

3、 流程不畅,造成流程堵塞和生产能力不得已闲置。

虽然生产流程本身设计是封闭和可控的,但大流程仍然不顺。比如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数据备份不及时,就会因数据堵塞而影响后面工序的停工。又如质量检验进度跟不上,不能及时验收时,也会产生数据堵塞。

另外,资源采集不能保证时,也会引起生产能力的闲置。

4、 材料流转管理混乱。

材料仓库管理混乱,存在分区随意、堆放混乱、标示不明,甚至很多材料根本没有标示等问题。

在生产线上,材料的流转应该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安排制作,但因为流程执行不严,可能出现难做的材料分配不下去,导致同一批材料不能及时收回。

另一方面,其中一道工序必须将材料分拆开才能进行制作,一直到最后的工序。经过多个工序后,这些材料本身容易损坏,造成最后重新组装困难,从而影响归还。

改进方案建议:改进流程,并加大执行力度。

5、 质量标准不成熟、不明确,引起生产和质量的磨擦和矛盾。

一方面,由于员工质量意识不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不严,产品质量依赖检验来保证,造成质检工作量增加。

另一方面,因为质量控制标准本身的不成熟、不明确,执行依赖经验化,造成由人为控制和把握的因素很大。但由于质检人员的水平和经验不同,对标准的灵活性、控制尺度的把握无法保持一致,造成质量控制与生产经常出现磨擦和矛盾。生产人员无所适从。

另外,生产部门与质量部门信息沟通不够,出现生产按老标准执行,而检验按新标准执行的脱节问题。

改进方案建议:加强生产人员质量意识,建立、建全并细化标准,理顺信息沟通流程。

6、 其它

各岗位的人员配置比例是否合理?需要对历史工作量等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才能确定。 生产场地管理混乱:有晚上在生产场地睡觉、中午在生产场地用餐等现象。材料摆放不整齐,场地不整洁等。

三、需开展的工作及初步安排建议

1、 员工培训

按照公司"管理输出,生产外包"的思路,首先公司需要改变对目前员工的定位认识,他们将不再是普通的操作工人,而必须成为技术专家、班组管理专家,同时也是培训专家。我们必须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朝这个目标努力。另外,最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培训让员工理解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标准规范,提高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

2、 管理流程理顺和再造。

包括三个方面:

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建全和细化;

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及其记录表格的理顺、建立和细化;

各项制度规范的制订和建全。

四、工作阶段初步设计

1、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可能分三个阶段:

一是激励鼓动阶段,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演讲形式;

二是工作开展过程中开展的操作性培训,形式上可能是分别交流、讲解或集中上课。视需要安排。

三是实施推动培训,在工作成果出来之后进行。形式包括集中上课和现场辅导。

2、项目实施阶段

工作阶段

阶段工作成果

制订详细的改进实施方案、设计形成初步管理体系、整个项目的时间计划、预算安排等。 设计理顺阶段 一个基本可执行的,包括制度、规范、标准、流程、表格在内的整套管理体系(初稿)。 审批和讨论阶段 对疑问进行协调、讨论,对初稿进行审核和批准。 修改完善阶段 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再次修订和完善,形成最后定稿。 实施推动阶段 审核执行情况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