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总结

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总结

溧水县生态办

(20xx年x月x日)

20xx年,溧水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环保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达小康、国家生态县创建为抓手,铁腕治理工业污染,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国家生态县创建标准5项基本条件和27个细化指标中,我县有4项基本条件和24项细化指标已经达标或基本达标。永阳镇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正在申请省级环保部门组织调研和技术考核,白马镇、东屏镇、洪蓝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主要指标基本达标,其余各镇成立了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领导小组,正加快推进创建工作。开发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已得到省环保厅、科技厅等部门批准,现已完成规划评审,正全力组织实施。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

下:

一、领导重视,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五年翻两翻、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溧水”和“生态县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建设考核标准”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工作

力度,完善推进考核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调整了创建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相关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委办局和各镇(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完善了“政府领导,环保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配合,镇(区)全面推进”的组织协调和工作运行机制;制定了一区七镇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单项考核办法,并严格考核奖惩。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调研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并决定在省级园林县城的基础上,继续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正向纵深推进,生态县建设基础不断得到加固。全县组织召开了环保动员大会,对国家、省、市环保大会精神进行了全面的贯彻,对生态县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县人大、县政协开展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题督察调研,推进一区七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工业园

创建工作。

(二)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县政府印发了《溧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溧水县节水灌溉规划》、《20xx年溧水县创建生态县工作意见》、《溧水县20xx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溧水县20xx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天生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多个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生态县

建设成员单位具体责任和阶段性目标任务,并不定期地对工作进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

督查,及时进行通报。

(三)突出重点,系统推进。以国家生态县、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工业园、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区域环境

保护和生态建设。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通过实施小化工关停、清洁生产审核等措施改造传统产业,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艺和设备,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全县今年新增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家。二是严把项目关,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产业和项目。三是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实施了群业五金、亚狮龙体育用品、新百利拉链、飞燕活塞环等7家企业的提标改造工程;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完成3家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完成工业节水技术示范项目4个,完成了1个节水型学校、1个节水型灌区、1个节水型社区的创建, 2家企业通过省级节水型企业验收。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13:54:33调整优化到20xx年

的7.6:64.5:27.9,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管理。一是严把源头,狠抓管理。严格新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坚决禁批任何对环境有影响或污染的项目;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开展了饮用水源地违法行为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开展综合整治和评估工作。今年,县政府深入推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镇、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对乡镇饮用水源地开展了基础信息调查评估,共调查了全县13家水厂、2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并确定白马湖为乡镇典型饮用水源地。四是开展饮用水源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了中山、姚家、老鸦坝3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独山等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期开工建设方便、卧龙山、赭山头等3座中型水库和神山凹等7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西横山水库水源增容工程,饮用水源地水质得

到了保护和加强。

3、积极推进城镇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县城综合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洪蓝镇、东屏镇综合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启动建设了晶桥镇、石湫镇、和凤镇综合污水处理厂(预计20xx年x月份全面建成);投入1750万元完成了县城中山河

5.4公里污水管网建设。新建城镇垃圾中转站2座,一区七镇分别配置了生活垃圾运输车,全县基本建立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长效管理机制。

4、加强城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区域环境整治得到加强。二是积极开展以“三清一绿”、“六清六

建”环境综合整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提高整治成果基础上,完成了200个自然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完成了156个绿化新村建设。开展了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了永阳镇石巷9.47平方公里的小流域治理;开工建设了石湫九塘小流域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项目。

5、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深入推进开展天生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二干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水体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县城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9.5%,绿化覆盖率41.1%。全县完成造林1.61万亩,完成绿色通道1160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33%。三是恢复治理洪蓝镇废弃宕口面积12.3万平方米,复垦土地2500亩。四是完成县乡河道疏浚整治18条,河塘492座(面),疏浚土方557.55万方;新、扩建山丘区水源塘116座(面),新增蓄水量240万方。五是开展了湫湖泵站更新改造、

淳东灌区溧水片工程、洪蓝镇国家节水灌溉等示范项目。

6、生态农业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县新增无公害基地4个,新增无公害产品4个,新增省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农产品1个。新申报省级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农产品2个、市级名牌农产品6个。组织实施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并通过验收。加强规模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沼气村建设,全县建设规模养殖场沼气池12座,户用沼气池300个。

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产品)链得到了发展和延伸。

二、严把关口,突出污染防治,促进全县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以服务发展、全面达小康和创建国家生态县为目标,以环保专项行动、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抓手,大力开展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的环境综合治理。全县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7分,

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基本完成,全县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持续改善。

(一)强化环境管理,从源头控制污染。以环评为抓手,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全年共受理建设项目审批166个,与去年相比下降54%,否决、劝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7个。受理验收申请79个,完成验收项目47个。严格“绿色信贷”管理,开展并完成了145家排污许可证核发和其中99家企业的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工作,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

业、项目进行信贷控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

(二)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安全。一是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污染源监察、监测力度。运用夜间节假日检查、重点排查、跟踪督查等形式,提高监察实效,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共开展各类环境监察3822家次,获得监测数据3.3万个。二是认真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行业污染为主线开展了7个专项行动,即:开展了对农村“三无”高污染扰民小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业、铸造、小化工、磁瓦加工及制

造业、县城1吨以下燃煤锅炉整治和饮用水源地后督察7个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的8个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挂牌督办,作为专项行动的重点。全年共征收排污费720万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5件,行政处罚31件,处罚77.27万元。下达限期治理9家,完成限期治理2家,

取缔无证小企业18家,关闭违法企业5家。

(三)突出重点,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今年年初,我县根据与市政府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的有关要求,及时印发了《溧水县20xx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并对污染物减排任务分解下达到了各镇(区)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县四套班子领导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现场会、通报会,研究解决减排工作。经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全县的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小康环境指标稳定达标。20xx年全县COD、SO2削减总计划任务为550吨和78吨,经核算,全年削减量为COD 1848吨,SO2 421.7

吨。

(四)加强环境信访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把解决信访投诉和提高办理质量结合与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信访办理程序,简化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力争一次性解决问题,避免重复举报,提高运行效率,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20xx年共受理各类污染举报投诉459件,处理率97.6%,结案率96.7%,首次办理满意率为68%,

二次办理满意率为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五)农村环境保护全面推进。一是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制订了《溧水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控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16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加大执法力度,10家补办了环保手续并开展沼气池设施建设。二是开展秸秆禁烧工作。根据《关于20xx年全县加强夏秋季节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和《20xx年度秸秆禁烧监督管理目标责任状》,以高速公路和机场周边为重点区域,将责任落实到镇(区)和行政村,县相关部门负责巡查,建立了秸秆禁烧工作网络。三是农村环保基础工作不断强化。开展了农村饮用水源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农村88家当家塘坝和33个土壤点位进行了监测,对乡镇饮用水源地开展了基础信息调查及评估工作。四是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抓手,积极向中央申报农村环境保护资金,共争取农村环保资金近300万元。申报争取省、市两项资金1200万元,进一步促进了环境工程建设和点源治理工作。今年,3个行政村列入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永阳东山、晶桥孔家、和凤吴村桥3个村列入中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在20个行政村开展了生态

村创建工作。

(六)环保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今年来,环保系统以行风政风评议和权力阳光运行建设为抓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县环保局行风廉政建设五项规定,切实构

建环保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县环保系统没有发生一起涉及腐败的举报。

三、加强宣传,提升创建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率,营造全民参与浓厚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是环保局及生态办以汇报、文件、简报、信息、请示等多形式,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生态县及环境保护进展情况,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是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和环保局,围绕贯彻落实“环境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广大干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意识,开展教育培训。专门组织负责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镇区、部门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到生态文明建设较好“生态县创建”典型张家港等地学习考察,向先进地区学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拓宽视野,提高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和能力。此外,还结合招商引资干部、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设环保专题讲座,提高广大干部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围绕各类创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生态文化宣传力度,在广播电视、报纸刊发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规定和公告,公开环保政务,提高公众对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率。累计发放《国家生态县建设标准》、《国家、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标准》、《省级生态村建设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农村环保手册》、《市民环保行为规范读本》、《健康教育》等书籍资料等3000余册,有针对性地把先进的环保科普知识、生态文明知识和法律常识普及到镇村社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生态理念、绿色生产、消费观念,养成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求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和建设实践。

过去的一年,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我县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乡镇污水处理系统仍需进一步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有待进一步提高;环境和污染源监督、执法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还不足。以上存

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改善和加强。

四、20xx年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打算

对20xx年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环境优先”发展战略,以生态县建设为载体,以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市级生态村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切实改善全县环境质量,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

工作:

一是进一步夯实生态县建设基础,确保溧水县国家生态县建设全面达标。对照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全面达小康、国家级生态县建设。通过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确保

20xx年建成6个以上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达到建设标准。

二是进一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洪蓝镇、石湫镇、和凤镇、晶桥镇和柘塘镇工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截污管网建设工程并投入使用,完成县城中山河上游和南门

河南延城市污水截污管网铺设和延伸建设。

三是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严格项目准入关,强化招商选资理念,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科技、高效益”的行业和项目,禁止“高消耗”、“高排放”的行业和项目上马。强化环保“第一审批”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住新污染的产生。加快现有和传统企业的提档升级改造,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和设备。严格老污染源监督管理,加大污染源特别是重点污染源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规范污染源环境行为。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等专项整治工作,完成整治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强观山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提高运行质量,确保长期稳定达标运行;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监管,不断提高重点流域水质功能,确保小康断面达到水域功能区要求。通过关闭一批化工等污染企业、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源和清洁生产审核管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减排措施,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压力,破解环境制约因素。 四是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围绕“三农”,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治理污染为重点,以清洁水源、清洁田野、清洁家园和绿化造林的“三清一绿”和“六清六建”环境综合整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篇: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XX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XX镇位于XX县中部,辖2个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2.6万人,辖区面积15.86平方公里。是XX县政府所在地和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xx年x月我镇开始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地表水质符合Ⅲ类标准,城镇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9.8%,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83.8%,城区绿化面积达到32720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6.4%,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20xx年以来没有发生过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环境破坏事件。经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镇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生态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合力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认识到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镇把生态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了做好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我镇专门成立了“XX镇创建国家级

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项目办、农业服务中心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村居书记、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各单位积极配合和各工作组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领导对创建工作常抓常议,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有效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落实责任、细化方案。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镇政府与8个村(居)、3家规模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定期召开了阶段性工作反馈会、布署会,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三是强化组织,扎实推进。以《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为依据,制定《XX镇环境保护规划》,报请XX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明确领导职责和基本原则,明确各自分工和实施步骤。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建氛围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共组织3次环保专题影片、5次电视专题讲座、5次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村居、企业的墙报、宣传栏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集镇主街道设立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主要是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对工业企业,主要是采取分行业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共组织大小培训班25次,参加人次2200余人。三是开展宣传活动。以一年

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共贴标语365张,印发倡议书1万份,发宣传单1.5万份,做环保图片36张。使全镇人民懂得创建生态乡镇,是造福当代,涉及子孙的道理。做到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人民群众对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满意率达98%。

三、实施环保工程,建设宜居城镇

20xx年以来,我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和自筹等方式,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生态创建项目,重点做好以下四大工程。一是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镇新建垃圾池26个,新安装垃圾桶158个,新建垃圾中转站3个,全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机制,建立了一支以县环卫站为主体,各村居广泛参与的生活垃圾清理保洁队伍,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20xx年,对镇区内主要河流——渔塘溪2.9公里进行清淤、清理河道垃圾,并在河滨路沿岸制作了温馨的提示牌,促进了人们更加自觉保护渔塘溪的卫生环境。二是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20xx年x月,我镇对养殖业进行综合整治,拆除禁养区内全部3家规模养猪场,目前,全镇范围内没有规模养猪场,散养农户均配套建设沼汽池,并将沼液充分利用于养渔、种菜等。20xx年x月,结合县城管网改造,在镇区范围内铺设了3.8公里的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将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到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确保了生活污水不直接排放到河水中,目前,全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三是环境美化绿化工程。20xx年,对主要街道进行路面改造,铺设沥青路面3公里,美化了路面、降低了交通噪音,铺设农村通户水泥路面800米、居民生活小区水泥路面1000米,美化了居住环境。大力开展

绿化工作,通过街道绿化、庭院绿地、单位绿地、公共绿地“四管齐下”,构成以绿色家园广场为中心,新村公共绿地为重点,道路两旁绿化为骨干,专用绿地为基础的城镇绿化格局。目前,城区绿化面积达到32720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四是宜居城镇建设工程。按照“小县大城关”战略,将环境保护与城镇建设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努力建设宜居城镇。近年来,聘请专家新规划了绿园新村、绿色家园、明珠御苑、万乘华府、阳光新城等一批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极大的改变了城镇风貌,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理念,同时,不断提高XX、红岗、东门等新村建设的档次和品位。结合南关溪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县级重点项目,又规划建设了明珠御苑、阳光新城等5处和谐宜居的生活小区。

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生态经济

我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生态经济,树立知名品牌,促进了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目前,我镇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6163亩,我们从退伍军人、村干部中选聘10名护林员,加强监管力度,每月15号定期召开护林员例会,镇政府与各村签订管护责任书,各村与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要求护林员每月至少巡山25天,林业站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纠正。严防乱砍乱伐、野外用火,确保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二是努力打造生态农业。在全镇范围内严禁使用六六粉、甲胺磷等17个农药品种,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实施生物防治工程,积极保护害虫天敌和推广生物农药。全镇病虫害防治面积20xx年已扩大到 87公顷,农药使用度为211.5 公斤/公顷,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83.2%,

获得较好的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镇在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争创绿色品牌、无公害产品方面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依托三明市耿忠农业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业企业,做好城区“菜蓝子”工程,建设生态蔬菜基地20xx亩;以“南山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培植繁育的珍稀树苗木和药用植物达12种,引进、试验、推广新品种100多个,提供珍稀苗木300余万株,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发展生态农业;三是突出提升生态工业。在发展工业方面,着重将工业企业引导进县生态经济区,按照不同功能区的要求,安排企业入驻。注重把好环境保护关,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有关要求,督促企业做好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工作。20xx年以来,我们在县环保部门的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对镇区内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6项、循环经济项目3个,并对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进行了专项治理,目前,我镇辖区内的企业污染物排放均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四是加快开发生态旅游。我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把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重要抓手,取得了较好成效。我镇拥有“武夷三绝”之一的玉虚洞、有近千年历史的“惠利夫人庙”等独特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又大力开发“乡村旅游”, 如:位于城西村的“水上渔村”,是一个集生态养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山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谐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一个观光休闲的好去处。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闽西八大干”之首的“XX肉脯干”,“八闽名石”的XX蓝宝石的热销,促进了我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镇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的经验仍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在以下两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构建生态和谐方面。要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集镇环境生态水平。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加强环境管理,进一步增强环保执法力度。二是强化措施,健全机制。一方面努力提升XX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活力,完善社会事业,构建生态和谐城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推进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在发展中共建和谐,在发展中构建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步推进。

总之,我们决心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新的起点,坚持走“生态立镇、科教兴镇”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朝着经济将更加发达、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目标而努力拼搏!

XX镇人民政府

二O20xx年x月x日


第三篇:同练瑶族乡20xx年生态县创建工作总结


同练瑶族乡20xx年生态县创建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 我乡高度重视生态县建设工作,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县生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的组织下,严格对照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工作目标的要求,依照总体规划的要求,抓好生态县建设,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健康发展。

一、狠抓生态宣传,提高生态意识,营造争创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语、生态讲座等宣传媒体,多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国家林业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和措施,全面提高全社会爱护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为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社会条件。

二、狠抓环境保护与治理,着力生态基础建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经济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条件为基础,只有将生态基础工程夯实了,才能进一步加快我县现代生态县建设的步伐。

1、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对公路沿线疏残林进行补绿,对公路路树进行补植,对两旁村庄进行四旁绿化。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进一步加强林政管理,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林业队伍的建设。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严禁捕猎受保护野生动物,查处炸鱼、毒鱼、电鱼行为。

2、切实抓好高山反季节无公害农林产品基地建设。在同练村、和平村种植了绿色无公害蔬菜20xx亩,全乡种植优质毛椎500亩。

3、认真抓好荒山复垦工作。做好采石场土地复垦工作,积极多方谋求处理途径,对废石堆、旧石场建有排洪防洪的环山沟和种草种树的复垦;同时,规范山地开发的范围,处

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凡25°以上山地原则上不能毁林种果,承包整座山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山头要披上绿装,不能因开发而造成对森林的破坏和新的水土流失。

4、认真抓好“示范村、整治村”的建设工作。我们切实抓好英洞村朝阳屯、和平村和平屯及同练村一队、二队、三队等五个“6个100”新农村建设示范屯的各项建设,完成绿化树苗种植500株,完成巷道硬化3500米,完成五个示范屯的安全饮水工程,14个垃圾处理池正在建设当中。对全乡100户以上村屯进行了“水改”、“电改”、“灶改”、“寨改”建设,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进一步改善我乡农村的人居环境。

5、抓好异地扶贫搬迁村规划工作,严格按规划审批用地。为了使更多的村庄朝着生态文明村的方向发展,我们做好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工作,严格住宅用地的审批,对新建住宅区进行连片规划,尤其是在同练村自然、寨脚、高坡等屯进行异地扶贫搬迁建新规划,让有经济基础的群众逐步到规划区按规划要求进行建房,以便改变农村乱搭乱建住房的现象。

6、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主要采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处理率达到90%。辖区内建有垃圾处理场,辖区内无垃圾乱仍乱放情况。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清理,环境大为好转。

7、加强面源污染控制。禁止剧毒高毒农药流通,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工作,控制农村和农业生产的污染。

三、发展生态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

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发展生态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大力发展林产产业,提高商品林经营水平。积极发展新优苗木产业。

2.积极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毛椎、瑶乡土鸡、野生香菇、七彩山鸡和原生态鹅等产业。

四、推进集镇建设,带动市场经济。乡党委、政府认真按照“建好一个市场,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目标,因地制宜,大力引资建设小城。工程于去年x月动工,占地面积36.6亩,总投资700多万元,主要修建易地扶贫搬迁户安置区、民族市场、防洪堤、排水沟、挡土墙、主街道及巷道硬化等。计划安置同练村自然、寨脚、高坡、赵家等屯的易地扶贫搬迁59户221人。现已完成投资600余万元,目前,正在完善新区市场水管、电路的安装以及公共厕所配套设施建设。新区小城镇的建成,将激活该乡农副产品以及商品的流通,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提升瑶乡形象,为打造特色瑶族风情生态旅游品牌奠定基础。

五、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乡、生态强乡”的方针,重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群众长远利益出发,从眼前利益着手,认准目标不改变,狠抓基础建设不放松。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试验示范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xx年争取到自治区发改委小流域治理项目英洞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全长25公里,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总投资176万元已经实施完成,建设防洪堤1150米,河道清淤7000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恢复水毁农田100多亩。第二期工程已经于20xx年x月x日动工,预计投入615万元,主要建设防洪堤、拦河坝、风雨桥等,力争打造“风情同练,绿色瑶都”生态民族旅游产业。整个工程建成后,将对英洞河沿线的农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产业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产生良好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达到“治理一条流域,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目的。

六、实现生态平衡,促进社会进步

1.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人口协调发展。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三落实一追究”活动,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明显的改观。

2.严厉打击破坏生态事件,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事故,重视做好议案提案的处理工作。全乡没有发生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和群访事件,乡人大的议案处理率达100%。

二0一0年x月x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