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领导小组讨论 经验之谈-转

无领导小组讨论 经验之谈-转

xx年底找工作的时候有幸得到一位牛人指导,记得这位牛老师讲课第一张幻灯片上展示了自己获得offer的公司:渣打、汇丰、中移动、麦肯锡等等对于我来说只能仰望的名字悉数在列。

xx年底-xx年初半年之内,自己参加的面试有50余场,内容涉及结构化面试、电话面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电梯推荐;语言有中、英、日文(虽然日文听不懂);公司有外企、国企、民企、三资;行业有证券、能源、咨询、医药、游戏;职位有管培、销售、研发、公务员、咨询、证券研究分析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虽然自己也是久经沙场,但依然是这位牛老师的徒弟。我把他的指导好好的记在笔记本里,一直带着。

经得牛老师的同意,特将笔记和视频找来,在此分享如下:

无领导小组讨论(群面/AC)过关的基本原则:踩着竞争对手的肩膀上岸

AC的3个特点

1 环节相对固定:自我介绍+案例讨论

2 过程重于结果:案例的结果没有原则性的对错之分,面试官更看重讨论的过程 3 相对位置重于绝对得分

AC中自我介绍的特点:

1、 内容的改进:

AC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除了在家里精心准备之外(参照《一对一面试》视频),还要根据前面同学发言的内容来调整自己所准备的东西,同时要通过观察其余同学在自我介绍时HR的反应来判断HR的好恶

2、争当第一个发言者:

第一个发言的同学表述的不好也不会有大多的扣分,但如果通过精心准备发挥的不错的话会给后面的同学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一旦后面的同学说的没有你好,他们的扣分就会都加在你身上。在介绍完毕坐下的时候可以顺势跟旁边的同学说“不如按照顺时针的顺序,你下一个介绍吧(声音不要太大,但要确保HR听的到)”在多数同学比较腼腆的小组中帮助HR解决发言顺序问题的同时,体现自己的领导能力

3、中英文版本的切换:

不要在HR没有规定自我介绍语言的情况下第一个使用英文,会得罪之前之后的所有同学,尤其是紧接着你后面发言的同学

小组讨论的基本礼仪:

1、四不原则:

不打断别人

非原则性的问题不要去否定别人

非原则性的问题不要去质疑别人

不要去补充别人(在最后的展示环节尤其不要去补充小组的结论)

2、多使用建设性建议而不是批评性建议

讨论过程中HR关注的人:

1 leader

2 timer

3 提出好点子的组员

1、小组领导:成为领导需要赢得大多数人而并非所有人的支持

成为小组领导的Tips:

提前20分钟来到面试场地,多听听其他同学的聊天,搜集一些信息(切忌成为和每个应聘者聊天的自来熟)

其他同学在自我介绍时多记录(掌握有用信息&让HR看到你在记录)

在陈述自己的观点之前选择性复述面试官和小组成员的话(展现快速学习能力)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发言时间:话特别多的同学一般是比较自卑的,因为他们总是被别人否定所以才要不停的发言。对于这类同学要赞同而不是否认;不愿意说话的同学一般也是比较自卑的,从而不敢再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这类同学要鼓励而不是要求。碰到这两种同学时可以对话多的人说:我觉得你说的很对。然后迅速把他的观点复述一遍。最后转过头对缄默不语的同学说,你觉得呢?此举不光合理分配了小组发言时间,更可赢得除话多与话少2同学之外其余应聘者的支持。

讨论:

无论什么职位面试官是不是一定会优先选择leader?

答案:是。但并不是所有公司的AC都是每个小组只选择1个同学进入下一轮

我们是不是一定要争当小组的leader?

答案:否。如果小组有一个特别合格且经验丰富的leader,就不要去争了,这个时候争取二把手会相对容易许多,等待leader犯错的同时也把自己放在公司waiting list的第一个

如果当不成leader的话,怎么办?

答案:另外2种人也能得到面试官的关注与加分

2、Timer

第一个发言者能得到面试官的加分,但第一个发言如果表达自己对case的看法,难免被其余同学否认或者质疑。所以第一个发言,但不是说case的内容,而是提出时间的分配。

Timer tips:

讨论过程中要在HR看到你的时候再提醒大家注意时间(从HR角度来讲AC也叫观察型面试,所有加分行为均需要被HR观察到)

你一定要非常关注时间,一旦超时,分数全扣在timer身上

第一个发言,提出记录时间,同时要提出时间的分配方案。一般来讲有读题、依次发言、自由讨论、共同决定、总结5个部分

如果有人和自己争timer的职位,有风度的让给他。在HR看到你的时候问他时间,让他成为你“会说话的手表”

如果其余2人争timer职位,主动去调合而不是加入争夺。记住所有情景都在HR的关注下

3、提出好点子的组员

时间:当讨论陷入第一个瓶颈阶段时,抛出自己的想法

方式:抛出自己的完整想法,不是一个单独的idea,而是一个完成的plan

谁来代表小组展示?谁总结=谁代表小组展示

不要毛遂自荐。要注意在总结的时候获得最多最全的信息,拿一张纸记录下每个人的观点,同时纸上要多写一些只有自己看得懂的语言或者符号。

通过话少的同学的嘴巴推荐自己,通过话多的同学的嘴巴打击竞争对手

如果你什么都不是,最后的机会就是认真记笔记,在别人上去展示的时候同时将自己的笔记交给HR,告诉他这是提纲,让他对照着看,争取最后被关注的机会。


第二篇:无领导小组讨论经验谈


从面试官角度谈谈群面技巧

有幸前两天当了一次面试官。纯属临时客串,因为原定的面试时间,我老板出差。

群面的程序一般是小组成员,每人1-3分钟自我介绍,5-10分钟看案例,20-30分钟小组讨论,最后派代表做5分钟的结论陈述。约45分钟的面试中,面试官什么也不用做,就是旁听跟观察。组员的名单跟评估表,简介摆在面前,最后,挑出我们认为有潜质的评分及写评语。

这一轮被挑出的,如果非常满意,就可以直接PASS,如果认为还要考虑,就会进入最后一轮,也许ONE BY ONE,也许还是群面,但是因为人数少,每个人发言的机会增多,那就更容易让面试官挑出合适的人选。

跟我一起面试的还有另外两个部门的同事,他们分别挑2-3人不等,而我被HR告之,我们部门只招一个。很有意思的是,到最终面试官讨论的时候,发现大家喜欢的都差不多集中在几个人身上。

下次说说,我们都喜欢什么样的人吧

首先,珍惜自我介绍的1-3分钟。不要紧张,语言流畅,我欣赏有自信与面试官进行眼神交流的同学,语速慢一些,但是要清晰。这次要求英文自我介绍,有些同学一上来就紧张,紧紧盯着某个地方象是在背书。有一个MM,很紧张,英文有点磕巴,但是,她慢慢讲,而且坚持用眼神与我们交流,微微用些身体语言,偶尔停顿的时候微笑。我同样打了很高的分数。记住,自我介绍是互动,并不是一段了无生趣的自白。

其次,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发言。甚少出声的,基本都被否了。我们观察小组讨论,一般会注意逻辑能力跟沟通能力强的同学。并不是发言最多的就得分最高。很多小组讨论,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面试官手中也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并不CARE最终的结果是否正确,反而是希望看到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的主动性,沟通技巧以及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饶有兴趣的是,有一些求胜心切的,往往非常希望能引导整个小组的讨论方向而显得非常强势,忽略群体的意见。两场小组讨论,总有一两位用很强的逻辑性来给讨论订大纲,再有一些人会协助纪录,再有一些人很注意控制进度,例如他会提出,找谁来控制时间,前几分钟干什么,中间干什么,最后干什么。这样的人,我们会认为,他可以推动PROCESS。这些往往得分不错。有一些发言很多,但是总在讨论细枝末节,或者附和其他人的意见。有一位男生给我留的印象很深,他发言比较主动,而且都比较有建设性,特别是,他特意主动地邀请一两位尚未发表意见的同学加入讨论。最终这个同学PASS了,因为这个细节表示,他有LEADSHIP,能充分关注每一个成员的声音。

最后的小组陈述,是要求英文表达。这一点难倒了很多同学,不能自告奋勇。其实这个机会一定不要错过!有一些职位对英文要求比较高,能顺利地表达自己,得分很高。表达什么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清楚地有条理地进行陈述。很口语化的,其实都OK!

还有几个比较惋惜的CASE,想跟大家分享。

面试中有一位男同学,他自我介绍的英文不错,小组讨论的逻辑性也很强,而且提出的意见

对整个案例的推进作用蛮大。但是他也许太紧张了,或者是典型的理工科学生的特征,全程都是一丝不苟地端坐着,面部表情僵硬。最后面试组讨论的时候,也将他提了出来,但是我们觉得,他没有表现出NICE的一面,过于专注于项目的推进,而不能用放松的心态面对压力。有一些同学,在讨论的时候,会有说有笑,跟组员互动,这样的人,将来在一个TEAM面对压力的时候,也许就是灵魂人物吧。

太晚了,先写到这里,欢迎提问,我尽力跟大家讨论。也许是面试时让我回忆起大学求职的那段时光,真是时光如流水般从指间滑过,看着那些同学,就象看着当年的自己,呵呵!

虽然暂时只和杨森有口头协议,但确实已经很开心了,我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杨森给了我一种归属感。期待自己能真正做到积极而且踏实的实习,然后顺利转正继续我的职业人生。

朋友说我太稳得住了,其实不然,也曾激动的写过日志炫耀我的开心,但因为不敢太张扬而很快就封了,起码协议签了以后才更踏实。

不过,无论最后怎样,对于大多数人所惧怕的群殴,我却张狂的表示“群面通过对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悬着的只是这之后的过程”。

看看我的群殴战果或许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证明:

20xx下宝洁菁英俱乐部——不通

20xx上某协会模拟面试——通

20xx暑假拜耳实习生——通

20xx下礼来校招——通

20xx下杨森校招——通

20xx下辉瑞校招——通

20xx下诺和诺德校招——通

以上是本人所有参与过的所谓群殴,列出来其实更觉不好意思,因为这同时意味着我拜耳、礼来、辉瑞在终(中)面的失利,不过今天报喜不报忧,只谈群面。需要澄清的是,面过那么多,杨森和礼来却始终是我最向往的归宿,这样的结果我很满意。

废话那么多,既然题目叫做面经,还是尽快入正题。要让大家失望的是,对我而言,经只是一种长此以往的习惯。我习惯如此,对或不对,需要的朋友自己权衡。

关键词:团队

所谓小组讨论,原本就是一个表达、沟通、说服、妥协最后达成一致的过程,个体是为了得出一个最优方案而存在,团队才是本质。但往往很多人在讨论的时候一门心思只知道拼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争着吵着要按照自己的方案来,以为这样就会表现更突出。真的会这样吗?

有这样的情况,十个人一起进去讨论最后十个人一起出来,大家同进退。要真的十个都不足概率还是不大,吵的太厉害或许就是原因之一。大家都只说不听,只表达不沟通,把真正的亮点都给淹没了。没有团队意识的另外表现是,队友做完总结陈词之后非得标新立异的跳出来否定攻击人家,损人不利己。若是废话或南辕北辙的表述,不用说,直接OUT;即使合情合理,为什么在讨论的时候没有被采用,是你还是团队的问题?诺和面试的时候,有位仁兄就是这样,明明已经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只他一人坚持不同当然不采用,但我陈述完毕以后竟然还是独自特别说明,结果6进3他是OUT之一。

关键词:角色

一般来说,每次讨论都要有一个leader,一个时间控制和一个总结陈述。

很多人都争当leader,因为表现的机会更多,这确实是一个容易出头的角色同时也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角色,方向、节奏、组员等都需要兼顾到,无法统筹大局偏袒一方就很有可能因为不足而被否定;总结陈述有专门的时间表现自己当然也易被记住,但这需要比较强的表达和辨别能力,真实完整的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否则就有可能被补充或者被修正,这样,错也最容易被发现;时间控制,同后面关于时间的说法一样,是需要技术含量的角色,而这种技术不是技巧。当然,除了这三者以外的普通成员,好处是风险比较小,不好是容易被湮没,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亮点但不能没有团队意识。

个人做过leader兼时间控制,战友说我把他们方向带的很好,10进3(高于平均水平);做过总结陈述,队友说逻辑清晰表达准确全面;做过普通成员(期间有些领导倾向),因为业绩导向和紧迫感进了杨森。把我收进杨森的老板说是她从一百多人中找到了我,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无限感激也倍感踏实,不用担心在以后的合作过程中期望与现实不一致,因为她看到的是真实的作为普通成员的我。

关键词:时间

每一次讨论都有时间限定,10min、20min不等。不是让大家猴急猴急的抢,时间规划与关键把握——这是我认为应该随时都要有的意识。总共多长时间可用,还剩多少时间,要留多少时间给最后总结陈述的人??都该与讨论最后要完成的任务挂钩。时间多就可以讨论详细些,不够则以大纲为主点到为止。

曾经一次讨论要求是“(在设定的情况下)怎么回复政府以及理由是什么”,讨论到要求政府给予宣传支持的时候就有人天马行空说可以利用××报纸,××公交车,××媒体作为宣传媒介,其实到这里已经足够了,但此人正在兴头上还想要继续发掘下去把自己所有能想到的一股脑倒出来,如果我没有及时打断估计都要说到宣传频率了。宣传媒介只不过是宣传大前提下的举例说明而已,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没有必要。

关键词:特质

这是最核心的意识层问题,也是最无法衡量的标准。有些体现出来的决定性因素或许大家连自己都不知道,这也是气场的一部分?或许就如强势对于我而言吧。有些人很自然的就能提出很新意的想法,这是创新;有些人为了创新而不着边际,这是勉强。有些人是稳得住而有些人是沉默,有些人是领导而有些人是强出头,有些人是坚持真理而有些人是固执己见??不是刻意表现就能做到的,这才是真实。所以,一次无领导小组讨论,并不是谁说得多谁标新立异谁争赢了谁就IN了。平日积累然后正常发挥做真实的自己,然后就是企业和老板需要什么样的人了。学习快速,思维清晰,领导潜质等或许都是让你成为幸运者的关键原因。

拜耳的面试让我从此远离面经,其实我也只是小看了两天常规面试方面的东西,群面并未涉足。以上,都是理论来源于实践,或许不够全面或许也有很多主观意识,有用者借鉴之,糟粕弃之。

各位跟我一起面试过的战友,觉得我有什么表现不足的地方欢迎指点\(^o^)/~

标签:

相关文章